笔耕不息简介
笔耕不息的意思
解释:
长期以来坚持用笔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
笔耕不息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笔耕不辍
笔耕不息相关词语
- 1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语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2 不痴不聋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出处:《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语法:不痴不聋作谓语、定语;常与“不成姑公”连用。示例: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 唐纪代宗大历二年》)
- 3 流水不腐
-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示例:成语“流水不腐”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4 不媿下学
- 犹言不耻下问。出处:《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 5 按捺不住
-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语法:按捺不住补充式;作谓语;表示人的复杂情感控制不住,终于表露出来。示例:他一听这话,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
- 6 片瓦不留
- 同“片瓦无存”。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县去了。”语法:片瓦不留作定语、状语;用于战争或灾难等。示例: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89回:“臣闻武卫军中有大炮,若攻使馆,立即片瓦不留。”
- 7 计不旋踵
- 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出处: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语法:计不旋踵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萧彦《夷心难测借兵宜慎疏》:“臣非不知事在燃眉,计不旋踵,而揆之愚衷,参之闻见。”
- 8 不胜枚举
-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出处: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语法:不胜枚举动宾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列举的场合。示例:祖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 9 按甲不出
- 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同“按甲不动”。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五笔·萧颖士风节》:“(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洧乃按甲不出。”
- 10 冗不见治
- 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语法:冗不见治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11 不绝如线
-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语法:不绝如线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示例: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 12 恩不放债
- 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语法:恩不放债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3 有眼不识泰山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有眼不识泰山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示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 14 疾雷不及塞耳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出处:《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语法:疾雷不及塞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