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透玲珑简介
剔透玲珑的意思
解释: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出处:
元·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来·咏玉簪》曲:“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得痴呆懵懂。”元·乔吉《斗鹌鹑·歌姬》曲:“且是娘剔透玲珑不放闲,不枉了唤声妆旦。”
语法:
剔透玲珑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
剔透玲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玲珑剔透
成语造句
- 1.洛阳园囿,数天生丽质白牡丹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
- 2.只是,那么个心思狡诘的女人,偏偏以一片赤诚之心待我。就如这触手可及的夜色星光,剔透玲珑。
- 3.了,我吃什么都香,然后他看着盘里那包的剔透玲珑的小水饺轻轻的说“我知道秀儿是吃素的”。
- 4.只见凝玉朱唇轻启、贝齿轻动,剔透玲珑的小包子马上就被咬开了一个小洞,清香油润的汁水随之流淌了出来,温暖的香味在餐桌上飘荡。
- 5.萧遥伸手入怀,取出时掌心托了一块剔透玲珑的美玉,说道这便是先师珍藏的祝女侠的玉佩了。
- 6.那样的爱,哪怕是怎样的晶莹剔透玲珑有致,最后仍然是无珠的贝壳和干枯的水草。
剔透玲珑相关词语
- 1 柳眉剔竖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语法:柳眉剔竖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正饮酒间,只见刘氏柳眉剔竖,星眼圆睁。”
- 2 风语不透
- 形容异常严密。
- 3 风丝不透
- 透:通过,穿过。风刮不进,雨透不过。形容封闭十分紧密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1回:“村庄本不甚大,三百名官兵……团圆周匝,围得风丝不透。”语法:风丝不透作状语;用于比喻句。
- 4 八窗玲珑
-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出处: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语法:八窗玲珑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示例: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换做个白底虚静,则八窗玲珑,无不融通。《朱子语类》卷一百
- 5 剔抽秃揣
-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同“剔抽禿刷”。出处: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为什么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张拒遂的褪,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
- 6 玲珑剔透
- 玲珑:灵巧精致。剔透:明彻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鲜明透亮。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珑剔透,软款温柔。”语法:玲珑剔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示例: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 ,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玲珑剔透,文采可观。(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六回)
- 7 娇小玲珑
- 娇小:娇媚小巧;玲珑:精巧透明的样子。形容体态窈窕;小巧灵活;多指女子的身材。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头倚绣枕,身裹锦衾,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语法:娇小玲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子的体态。示例:然而我们中国的作家是另有一种称赞的写法的:所谓“娇小玲珑”者就是。(鲁迅《南腔北调集 上海的少女》)
- 8 玲珑透漏
- 见“玲珑剔透”。出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阔半之,玲珑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太湖之绝品也。”语法:玲珑透漏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诗文。
- 9 力透纸背
-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出处: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语法:力透纸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清 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 10 剔抽禿刷
-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亦作“剔抽禿揣”。出处: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休惊吓着他,你看这小厮到这开封府里,吓的他眼脑剔抽秃刷的。”
- 11 剔蝎撩蜂
- 喻惹事生非。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语法:剔蝎撩蜂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你待要剔蝎撩蜂惹战斗,劝着对越不瞅,你待要与唐家做对头。”
- 12 轻挑漫剔
- 形容从容地弹奏乐器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语法:轻挑漫剔作谓语、定语;用于弹琴等。
- 13 无可挑剔
- 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示例:咱们村支书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干部,在工作上秉公办事,有始有终,大家对他的领导是无可置疑。
- 14 透心凉
- 指十分失望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把叔宝说个透心凉,只得改口道:‘二位贤弟,若是这等多心,大家同去就罢了。’”语法:透心凉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