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淋漓漓简介
淋淋漓漓的意思
解释:
液体湿湿地淌下,指流滴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那妇人方才从缸里爬得出来,头脸都吃磕破了,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着酒浆。”
语法:
淋淋漓漓作定语、状语;用于流体事物。
示例:
曾朴《孽海花》第15回:“那丫头倒退了几步,一滑手,那杯茶全个儿淋淋漓漓,都泼在彩云新衣上了。”
成语造句
- 1.赵珏一扫抑郁之气,和夏宜春各自捋袖揎拳,手捧一条煮熟的兔腿,一面吸吸溜溜的哈气吹凉,一面淋淋漓漓的大口咬嚼,连叫“好吃,好吃!”。
- 2.不能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调头而去。别的东西如果不是这,可以是那,艺术品如果不是艺术,就什么也不是。
- 3.雨势不小,没有半点文人笔下的淅淅沥沥,反而淋淋漓漓,很干脆的把古城湿了个透。
- 4.他左手上鲜血模糊,右手上提着一把快刀,他面前尸体所盖的白布,淋淋漓漓洒满了血迹。
- 5.十一月的古长安在萧瑟的秋风中显的更加庄严,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夹杂在秋风里,一场秋雨一阵凉,秋风带不走凄凉。
- 6.的乱响乱叫之后,小美趴倒桌上,头扣铜盆放声大哭,水顺着她的脸蛋、脖颈、衣衫,沿着桌沿淋淋漓漓地洒落到地。
淋淋漓漓相关词语
- 1 雨淋日晒
-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语法:雨淋日晒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2 元气淋漓
- 形容生命力旺盛,精神畅快。出处:《安塞腰鼓》
- 3 酣嬉淋漓
- ①形容恣意嬉戏,至于极点。②指文字非常畅达。出处:宋·欧阳修《〈释秘演集〉序》:“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语法:酣嬉淋漓作定语、状语;用于游玩场合。示例:至如董文敏《天马赋酬岕老》及《五更鹰窠顶观日出》等作,则兴会所到,酣嬉淋漓,力大于身,虽长而不觉其冗矣。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 4 鲜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语法:鲜血淋漓作谓语、定语;用于流血场面。示例: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 5 挥洒淋漓
- 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 6 雨淋日炙
-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出处: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语法:雨淋日炙作宾语、定语;指野外。
- 7 血肉淋漓
- 淋漓:沾湿或流滴的样子。形容血肉流滴的惨相出处:宋·洪迈《夷坚甲志·髙俊入冥》:“狱卒割剔其股文,血肉淋漓,形容枯瘠不类人。”语法:血肉淋漓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回:“天天那双脚是要替她裹的,裹起来使着手劲,不顾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声震地。”
- 8 酣痛淋漓
- 见“酣畅淋漓”。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语法:酣痛淋漓作状语、补语;形容非常舒畅和痛快。
- 9 狗血淋头
-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语法:狗血淋头作宾语、状语、补语;指骂人。示例:李晓明《平原枪声》:“他把杨大王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唾了他一脸。”
- 10 栉风淋雨
- 音zhì fēng mù yǔ借风梳头,借雨洗发。 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地质考察队员常年栉风淋雨,备尝艰辛。
- 11 世道浇漓
- 世道:社会风气;浇漓:人情淡薄。社会人情冷漠刻薄出处: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语法:世道浇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兴致淋漓
- 犹兴会淋漓。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语法:兴致淋漓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曹禺《雷雨》第三幕:“鲁贵兴致淋漓地刚刚数落完他的家庭训话。”
- 13 淋漓尽致
-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语法:淋漓尽致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鲁迅以笔做刀枪,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 14 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语法:直待雨淋头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