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釜底简介
鱼游釜底的意思
解释:
同“鱼游釜中”。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语法:
鱼游釜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快要灭亡。
示例:
鱼游釜底难持久。清·洪楝园《后南柯·宫议》
鱼游釜底相关词语
- 1 笔底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出处: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语法:笔底生花作谓语;指文章写得好。示例:她笔底生花,下笔千言
- 2 鱼雁沉杳
- 杳:远得不见踪影。比喻书信断绝。出处:唐·戴淑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 3 井底蛤蟆
-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语法:井底蛤蟆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陈登科《风雷》第一部下册第46章:“你这种人,真正的井底蛤蟆,啥时候见过碟大的天的!”
- 4 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出处: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语法:鱼龙混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 5 底死谩生
-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出处: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语法:底死谩生作谓语、宾语;指想尽办法。
- 6 白鱼登舟
- 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出处:《汉书 终军传》:“盖六鶂退飞,逆也;白鱼登舟,顺也。”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谓武王伐殷而鱼入王舟,象征而必获,故曰顺也。”语法:白鱼登舟作定语、分句;形容好兆头开始。
- 7 黄钟瓦釜
- 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语法:黄钟瓦釜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贤才和庸才。示例:茅盾《西江月·为新刊作》:“形象思维谁好,典型塑造孰优。黄钟瓦釜待搜求,不宜强分先后。”
- 8 鲇鱼缘竹竿
-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 9 有根有底
- 犹言有根有据。出处:浩然《石山柏》:“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语法:有根有底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10 釜中之鱼
-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出处:《元史 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语法:釜中之鱼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示例: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 11 海底眼
- 底细;隐秘。
- 12 优游恬淡
- 悠闲自得,不求名利。出处:汉·黄石公《三略·下略》:“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
- 13 游丝飞絮
- 飘荡的蛛丝,飞扬的柳絮。比喻轻浮的女子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恩情占断人间丽,莫认做游丝飞絮,看万岁千秋鸾凤仪。”语法:游丝飞絮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文化底蕴
-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