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简介
修辞立其诚的意思
解释:
诚:真心实意。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出处:
《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语法:
修辞立其诚作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修辞立其诚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修辞立诚
成语造句
- 1.民无信不立,官则不只是无信不立,而且必须“修辞立其诚”。
- 2.“修辞立其诚”,这好像是做人做事的常识,但谁都知道今天中国新闻人做到这一点何其难。
- 3.“修辞立其诚”,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
- 4.“‘修辞立其诚’,这是恩师冯友兰、张岱年对我最大的影响。
- 5.但她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修辞立其诚”,结果,像个生性鲁莽的人不会说客气话了,写成这样。
- 6.所谓修辞立其诚,而决不是修辞骋其艺,更不是修辞骋其伪。
修辞立其诚相关词语
- 1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语法: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36回:“遣黄三太找回,竟有这样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之人!”
- 2 不谋同辞
-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出处:《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语法:不谋同辞作谓语、定语;用于观点相同。示例:[武王]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
- 3 忘乎其形
-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出处: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语法:忘乎其形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4 超然独立
- 见“超然独处”。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语法:超然独立作谓语、定语;指人杰出。
- 5 趁其不备
- 指趁对方不防备的时候,去伤害对方。示例:警察躲在罪犯的后边,趁其不备饿虎扑食,将罪犯摁倒在地,当场抓获。
- 6 得其所哉
-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语法:得其所哉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得到所需要的。示例:毕业生都分配到了能发挥各自专长的工作,真是得其所哉。
- 7 偃兵修文
- 同“偃武修文”。出处:《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语法:偃兵修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止战斗。
- 8 便辞巧说
-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出处:《汉书·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 9 命辞遣意
-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80卷:“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语法:命辞遣意作谓语、宾语;指作文。
- 10 誓不两立
-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语法:誓不两立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示例:萧干《未带地图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 11 愚弄其民
- 指蒙骗愚弄百姓。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 12 顺受其正
- 顺天理正道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
- 1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示例: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 14 同声一辞
-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出处: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语法:同声一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