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圃积玉简介
玄圃积玉的意思
解释:
传说玄圃多美玉。因以“玄圃积玉”比喻精华荟萃。
出处:
《晋书·陆机传》:“葛洪著书,称机文犹如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
语法:
玄圃积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南朝·梁·庾肩吾《书品论》后序:“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玄圃积玉,炎洲聚桂。”
玄圃积玉相关词语
- 1 朱盘玉敦
-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出处:《周礼 天官 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语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示例: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盘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2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艰难困苦的磨练,能助人成就大器
- 3 日累月积
- 见“日积月累”。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致祸败。”语法:日累月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 4 铢累寸积
- 见“铢积寸累”。出处:宋·朱 熹《朱子语类·朱子一 》:“扬某自十四五岁时,便觉得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爱了。某不敢自昧,实以铢累寸积而得之。”语法:铢累寸积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货财非经天降,皆世祖铢累寸积而致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
- 5 瓦玉集糅
-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 6 钩玄提要
- 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语法:钩玄提要联合式;作谓语;指探取精微,摘出纲要。示例:郭沫若《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不求多,只求精,含英咀华,钩玄提要。”
- 7 玉律金科
-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出处:汉 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语法:玉律金科作主语、宾语、定语;同“金科玉律”。示例:老伯大人的议论,真是我们佐班中的玉律金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
- 8 银钩玉唾
-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出处: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语法:银钩玉唾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9 积基树本
- 缔造基础,树立根本。出处:晋 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语法:积基树本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蟒袍玉带
-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语法:蟒袍玉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6回:“是都察院掌院加宫保兼吏部尚书夏邦谟,穿着蟒袍玉带。”
- 11 蒹葭倚玉
-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小女娇痴慕学,得承高贤不弃,今幸结此良缘,蒹葭倚玉,惶恐惶恐。”语法:蒹葭倚玉主谓式;作谓语;用于谦辞。示例: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理,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恐折薄福。清·曾朴《孽海花》第12回
- 12 玉石难分
- 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比喻好坏不分出处: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兵戈既接,玉石难分。”语法:玉石难分作谓语、定语;指好坏不分。
- 13 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语法:伯玉知非作宾语、定语;指认识错误。
- 14 积习渐靡
- 积习:长期的习惯;靡:通“摩”,接触。指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从细微处开始,逐渐形成的出处: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习忘乃为常。”语法:积习渐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