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诸洪乔简介
付诸洪乔的意思
解释: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语法:
付诸洪乔作谓语、宾语;指书信遗失。
示例:
现代社会寄信再不会付诸洪乔了
付诸洪乔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洪乔捎书
成语故事
- 晋朝豫章太守殷羡,字洪乔,在离任时,很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家乡,因那时还没有邮局,只有托人捎带。他很客气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到了石头渚就将信全部扔进河水里。当人们收不到信总联想到信是托洪乔捎带的
付诸洪乔相关词语
- 1 下乔木入幽谷
-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2 置诸度外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语法:置诸度外作谓语;指不放在心上。示例:林语堂《中国的国民性》:“年纪一大,也就倚老卖老,荣辱祸福都已置诸度外。”
- 3 付之一叹
-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语法:付之一叹作谓语;用于处事。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沈中堂看了,还当是军机没有这个权力阻当这件事,也只有付之一叹,没有别的说话。”
- 4 洪钟大吕
- 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出处: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语法:洪钟大吕作宾语;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
- 5 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语法:乔木世家作宾语、定语;用于树木。示例:他出身于乔木世家,深喑官场的尔虞我诈
- 6 付与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出处: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语法:付与东流作谓语、定语;比喻成果丧失,前功尽弃。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王夺我政权,又加兵于我,三世勤王之绩,付与东流。”
- 7 放诸四夷
- 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语法:放诸四夷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 8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语法:拔诸水火,登于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9 天付良缘
-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出处:《群英类选 〈鲛绡记 鲛绡会合〉》:“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语法:天付良缘作宾语;指良好机遇或缘分。
- 10 宽洪海量
- 同“宽宏大量”。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直吃的卷帘邀皓月,再谁想开宴出红妆。”语法:宽洪海量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3回:“央及春梅好姐,你放宽洪海量些,俺团圆,只在今宵夜。”
- 11 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语法:故家乔木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故家乔木今谁在?永日残棋局更新。清·曹寅《读葛庄诗有感》诗
- 12 公诸于世
-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出处:《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语法:公诸于世作谓语;指向社会上公开。示例: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对于这似乎只是为了公诸于世的结婚,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评论。”
- 13 付诸度外
-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语法:付诸度外作谓语;用于处事。
- 14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语法: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