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墨成风简介
贪墨成风的意思
解释: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出处: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语法:
贪墨成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 1.区区小事怎么会怪罪他,让本官生气的是这些衙门小吏,个个贪墨成风,不给些好处就处处刁难人,鹏举,前些次领军饷也受了刁难吧?
- 2.谁不知道现在官府贪墨成风,说不得便被捕快污做与那骗财之人同伙,落入大狱还得凑钱赎人。
- 3.可是臻国的这些大臣却让他感觉很无语——民间反应官吏贪墨成风,他自己观察这些官吏也大都是废物点心,尤其是百官之首“太宰”。
- 4.朝堂之上,党争愈烈,官场之中,贪墨成风,市井之下,百姓流离。
- 5.韩德立啊,这人贪墨成风,爱财如命。
- 6.当今之世,各地官吏已贪墨成风,元辅如此做,等于是推波助澜,纵容天下官员贪赃枉法。
贪墨成风相关词语
- 1 临风玉树
-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 同“玉树临风”。出处:宋·刘辰翁《摸鱼儿》词:“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
- 2 乱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风气。出处:《宋书·瘐炳之传》:“炳之身上之衅,既自籍籍,交结朋党,搆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近义词:伤风败俗
- 3 搧风点火
-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康濯 《东方红》第十三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怕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搧风点火。”
- 4 四海承风
-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出处:《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语法:四海承风主谓式;作谓语;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5 相习成风
-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出处: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语法:相习成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二十
- 6 风木叹
-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出处: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语法:风木叹作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
- 7 磨墨吮毫
- 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发笔快的,早已有了破题、承题、小讲。”语法:磨墨吮毫作谓语;指准备写字书法。
- 8 打头风
- 逆风。
- 9 桃李成蹊
-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出处: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语法:桃李成蹊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 10 磨墨濡毫
- 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宛如从外面走来。”语法:磨墨濡毫作谓语;指准备写字书法。
- 11 风流韵事
- 韵:风致;情趣。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即旧时文人骚客诗歌唱和、琴棋书画一类活动。现多指男女相爱婚配之类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出处:清 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扁平之佳话。”语法:风流韵事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男女私情。示例:你不说我也知道,他一定又在讲他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吧。
- 12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出处: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语法:放下屠刀,立便成佛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3 风流倜傥
- 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语法:风流倜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她的男人祖上也是一个满皇后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私下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染《私人生活》)
- 14 风雨同舟
-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出处: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语法:风雨同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俩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