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问水简介
寻山问水的意思
解释:
寻:探求。游山玩水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语法:
寻山问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每日寻山问水,种竹浇花,酒送黄昏,棋消白昼。”
寻山问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游山玩水
成语造句
- 1.世人遂分两支,一支享尽人生,或寻山问水,清高避世,或娶妻生子,享尽酸甜苦辣。
- 2.如今谪官还要做前任模样,倨傲的讨差回家,或是轻侮同列;懒惰的寻山问水,不理政事;不肖的谋差谋印,恣意扰民。
- 3.姜子牙为开辟鸿蒙,到处寻山问水,收寻奇花异草和异禽良种,来开辟这蛮荒之地。
- 4.高令印教授也认为,从朱熹在同安的一些政绩,以及寻山问水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字刻,可以看到朱熹思想从佛老向儒学转变的印记。
- 5.如,朱熹不断地寻山问水,陶冶了他的情操。
寻山问水相关词语
- 1 弥山亘野
- 满山遍野。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语法:弥山亘野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示例: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明兵弥山亘野,且战且走,六镇兵皆溃入杏山。”
- 2 重山复水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语法:重山复水作主语、宾语;用于风景等。示例: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
- 3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语法: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山行海宿
-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出处: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语法:山行海宿作宾语、定语;用于旅行等。示例:宋·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其意以为山行海宿,要不可保,若倾囊而付一人,或一有得失,悔其可及哉!”
- 5 一尺水一丈波
- 一尺深的水掀起一丈高的波浪。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 6 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语法:水土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 7 逆水行舟
-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语法:逆水行舟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常与不进则退连用。示例: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 8 云雨巫山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出处: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语法:云雨巫山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示例: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 李白《清平调》)
- 9 访亲问友
-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出处:茅盾《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语法:访亲问友作谓语、宾语;指拜访亲友。示例:春节期间,国人大多数都在访亲问友
- 10 哑子寻梦
- 见“哑子做梦”。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语法:哑子寻梦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水火不避
- 谓不避艰险。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语法:水火不避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7回:“那个不是同心合胆水火不避的!”
- 12 江山之恨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出处: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语法:江山之恨作宾语;用于丧国。
- 13 山殽野湋
- 见“山肴野蔌”。
- 14 高山大川
- 高峻的山岭,广阔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