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讹虎简介
三言讹虎的意思
解释:
犹三人成虎。
出处: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语法:
三言讹虎作宾语、定语;用于传言等。
示例: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虎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三言讹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三人成市虎
三言讹虎相关词语
- 1 闲言淡语
-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同“闲言冷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语法:闲言淡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18章:“蔡黑子又赶来一阵闲言淡语。”
- 2 绕梁三日
-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语法:绕梁三日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的音乐绕梁三日,回味无穷
- 3 纵虎归山
-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语法:纵虎归山兼语式;作谓语、宾语;指把敌人放走。示例: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 4 言颠语倒
- 说话颠三倒四。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语法:言颠语倒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 5 夸诞大言
- 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出处:《魏书·释老志》:“夸诞大言,不本人情。”语法:夸诞大言作主语、宾语;指大话。
- 6 一而再,再而三
-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语法:一而再,再而三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指多次。示例: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 7 杜口绝言
- 犹言杜口无言。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语法:杜口绝言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
- 8 立扫千言
- 立:即时;扫:迅速掠过。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耽试》:“风檐寸晷,立扫千言,可敬可敬!”语法:立扫千言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思快捷。
- 9 巧语花言
- 同“花言巧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语法:巧语花言作主语、定语、宾语、状语;指虚伪动听的话。示例: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10 妖言惑众
-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的话;惑:迷乱。用骗人的话蛊惑群众。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语法:妖言惑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世上这些妖言惑众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 11 言大非夸
- 话虽说的很大,但不是虚夸的。出处:宋·苏轼《六一居士集序》:“言有大而非夸者,达者信之。”
- 12 士别三日
- 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出处:《三国志》《江表传》示例:士别三日,另当刮目相看,已非吴下阿蒙。
- 13 熊据虎跱
-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出处: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语法:熊据虎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虎咽狼吞
-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语法:虎咽狼吞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