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远望简介
纵目远望的意思
解释: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出处: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语法:
纵目远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 1.桥尾盘旋而下,纵目远望,还是看不到第一集团的踪迹。
- 2.唐世美不由娇声问道,转盼四顾,没见毡帘晃动,心下惊异,忙飞快的来至敞着的轩窗前,纵目远望,想要寻找萧月生他们三人的身影。
- 3.此处便是保定城的闹市,熊倜越追,人群越密集,左右景物已被挡得看不真切,他只好纵目远望。
- 4.我们从人生的此岸到彼岸的匆促行程之中,岁月苦短,却常陷入到头来毫无益处的庸人之争和可悲的忧虑。且趁光阴尚在,让我们纵目远望地平线吧。
- 5.莫小飞眼珠子瞪得滚圆,赶忙纵目远望,这时他发现湖泊原来是处在一片极开的阔地的正中央,而这块阔地之上,除了春意盎然的青草外别无其它,生机浓郁得很。
- 6.悠忽地回顾我纵目远望,将去游览那荒远的四方。
纵目远望相关词语
- 1 麞头鼠目
-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 揆 秉政,侍中 苗晉卿 累薦 元載 爲重官。 揆 自恃門望,以 載 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 晉卿 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麞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宋 陆游 《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或云通悟禅师也》诗:“塵埃車馬何憧憧,麞頭鼠目厭妄庸。” 清 钱谦益 《题相士倪生卷子》诗:“塵埃若欲知卿相,先看麞頭鼠目公。”
- 2 触目如故
- 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出处: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语法:触目如故作谓语;指没有改变。示例:他回到久别的故乡,触目如故,倍感亲切
- 3 德深望重
-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出处: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语法:德深望重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老人。
- 4 想望风褱
- 犹言想望风采。
- 5 目成心授
- 指男女相爱,目光传情,两心相许出处:《点绛唇·和张文伯》
- 6 怒目相视
- 7 纵曲枉直
- 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义。出处:《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语法:纵曲枉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8 恣心纵欲
- 见“恣情纵欲”。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语法:恣心纵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纵情欲。
- 9 百纵千随
- 什么都顺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语法:百纵千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的态度。示例:卢郎,自招你在此,成了夫妇,和你朝欢暮乐,百纵千随,真人间得意之事也。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六出
- 10 东瞧西望
- 指到处乱看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语法:东瞧西望作谓语、状语;指乱看。示例:老舍《四世同堂》:“她不便再东瞧西望的,惹老人不高兴。”
- 11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语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示例:道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女菩萨自去问心,休来问我。’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六回
- 12 迟疑顾望
- 犹言迟疑观望。出处: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语法:迟疑顾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3 惊心怵目
- 同“惊心骇瞩”。出处:季新《红楼梦新评》:“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语法:惊心怵目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14 狰狞面目
- 形容凶恶的相貌出处:《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语法:狰狞面目作宾语、状语;用于人的外貌。示例: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