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墙钻隙简介
逾墙钻隙的意思
解释:
越墙、钻洞。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借指男女偷情。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语法:
逾墙钻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红玉》:“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逾墙钻隙,何能白首。”
逾墙钻隙相关词语
- 1 投杼逾墙
- 喻谣言众多出处:《战国策·秦策二》
- 2 墙高基下
- 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出处:《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语法:墙高基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小隙沉舟
- 隙:裂缝。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出处:《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语法:小隙沉舟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4 钻冰取火
- 见“钻冰求火”。出处:《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语法:钻冰取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6回:“这里找你老人家,如同钻冰取火,轧沙取油。”
- 5 因隙间亲
- 因:利用;间:离间。利用对方之间的矛盾,离间其亲密关系。出处:明·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因隙间亲,因佞间忠,因利间争,因疑间废。”
- 6 钻穴踰墙
- 亦作“鑚穴踰墻”。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以“鑽穴踰牆”指偷情、私奔、偷窃等行为。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二》:“予謂女之奔人,直淫佚耳,亦鑽穴踰牆之類。”《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於獸禽;鑽穴踰牆,役心機於鬼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果报》:“其爲人邪蕩不檢,每有鑽穴踰隙之行,則卜之。”一本作“ 鑽穴踰牆 ”。《镜花缘》第九九回:“也有鑽穴踰垣在那裏偷竊的,也有殺人放火在那裏搶劫的。”
- 7 铜墙铁壁
-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语法:铜墙铁壁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岗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 8 桃李门墙
- 谓生徒众多的师门。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语法:桃李门墙作宾语、定语;用于教师。示例: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为代作一二首以实之,以夸其桃李门墙之盛。”
- 9 瞰瑕伺隙
- 窥伺对方空隙出处:清 薛福成《论不勤远略之误》:“各国莫不欲夺我所不争,乘我所不备,瞰瑕伺隙,事端遂百出而不穷。”语法:瞰瑕伺隙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10 钻山塞海
-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出处: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语法:钻山塞海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1 墙头草
- 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语法:墙头草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
- 12 萧墙之变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出处:《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生矣。”语法:萧墙之变作宾语;指内部发生祸乱。
- 13 引水入墙
- 比喻自招灾祸。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语法:引水入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引狼入室。
- 14 祸生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语法:祸生萧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