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简介
宁死不屈的意思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语法:
宁死不屈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曲波《林海雪原》二)
成语造句
- 1.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
- 2.中华民族有着宁死不屈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传统。
- 3.面对敌人的枪口,王若飞昂首挺立,宁死不屈。
- 4.革命志士宁死不屈,这无异于向敌人宣告:吾膝如铁,革命意志不是可征服的。
- 5.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 6.他宁死不屈,痛斥了敌人的罪恶行径。
英语翻译
- 英语:
walking with light steps
- 日语:
死(し)んでも屈服(くっぷく)しない
- 俄语:
лучше смерть,чем позор
- 其他:
<德>lieber sterben als sich beugen <den Tod der Unterwerfung vorziehen><法>plutǒr mourir que se rendre
宁死不屈相关词语
- 1 不修小节
- 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出处:《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语法:不修小节作谓语、定语;指不注意生活小节。示例:《晋书·冯素弗载记》:“慷慨有大志,姿貌魁伟,雄杰不群,任侠放荡,不修小节。”
- 2 屈身守分
- 屈身:身体弯曲;守分:安分守己。 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 3 万代不易
- 永远不改变
- 4 不知自爱
- 不知道爱惜自己语法:不知自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父母师长如此爱护他。他却不知自爱,自甘堕落,怎不令人痛惜!
- 5 食不求甘
-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语法:食不求甘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示例:食不求甘的日子不堪回首
- 6 美中不足
- 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语法:美中不足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大体很好。示例:他是个迷人的小伙子,美中不足的是个子矮。
- 7 一死一生
- 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语法:一死一生作宾语、定语;指两极变化。示例: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唐·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
- 8 你死我活
-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出处: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语法:你死我活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指双方不能共存。示例:这些都是非原则问题,冷静商量一下就解决了,为什么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呢?
- 9 决不待时
- 谓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 10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语法: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怪诞不经
-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语法:怪诞不经联合式;作定语、补语;指言语奇怪荒唐。示例:不然,何所论之怪诞不经,独不虑旁观者之闵笑也?(清 严复《原强》)
- 12 四体不勤
-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语法:四体不勤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刘绍棠《瓜棚柳巷》:“你也该学一学人家眉妹子,不应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 13 罚不及众
-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语法:罚不及众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人们都知道罚不及众,因此出现现今的局面
- 14 以有余补不足
- 用多余的去弥补不足的。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