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俱栖简介
势不俱栖的意思
解释:
互相对立,不能共容。
出处: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势不俱栖相关词语
- 1 上不得台盘
- 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语法:上不得台盘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老三是个上不得台盘的人,任凭他老子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他总是不肯去。”
- 2 趁势落篷
- 比喻乘机歇手。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1回:“如今果然半途解缆,这明明是预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势落篷,省了许多周折。”语法:趁势落篷作谓语、宾语;指见好就收。示例:如今果然半途解缆,这明明是预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势落篷,省了许多周折。(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 3 零碎不全
- 指细碎不周全的事物等出处:毛泽东《实践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语法:零碎不全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 4 不遗馀力
-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出处:《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5 一物不知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语法:一物不知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示例: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 6 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出处:《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语法:不如意事常八九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委屈连自己父母都不好说,真正叫‘有苦难言’。”
- 7 行坐不安
-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语法:行坐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8 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语法:不以一眚掩大德作谓语;指客观看待一个人。
- 9 不解风情
- 不懂得男女之情
- 10 水菜不交
- 同“水米无干”。出处:《八琼室金石补正·北周强独乐文帝庙造像碑》:“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语法:水菜不交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11 必不可少
- 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语法:必不可少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绝对需要。示例: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 12 私仇不及公
- 不因私人的仇怨而害及到公家之事。出处:《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 13 牢不可破
- 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语法:牢不可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 14 不讳之门
-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出处:汉 刘向《说苑 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语法:不讳之门作主语、宾语;指忠言直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