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丧胆简介
失魂丧胆的意思
解释:
形容极度恐慌。
出处: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语法:
失魂丧胆作谓语、定语;用于惊慌等。
失魂丧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失魂丧魄
成语造句
- 1.黑袍男子一声命令下,失魂丧胆、失魂丧魄两人向着墨羽的方向急冲而去。
- 2.不久,鲜卑军于雨夜突然向朝庭各部大营发动突袭,朝庭各部大军措不及防,数十万大军一夜尽溃,个个失魂丧胆,疯狂南逃。
- 3.谷风,难道你们这些天就是被这个小娃娃吓得失魂丧胆,以至于不得不以战鹰传信,叫我火速前来接应?
- 4.失魂丧胆,冷汗淋漓面如死灰,他的嘴角不断冒出白沫,额头上暴起的青筋突突跳动,看上去十分惊人。
- 5.缺乏主帅的世家大军前军士兵一时间近六千人纷纷弃械下跪投降,尚有少数蛮抗者被周瑜火神枪横扫,几个纵马来回杀得敌将敌兵看到火红色失魂丧胆。
- 6.两名黑衣男子分别名曰,失魂丧胆、失魂丧魄,下手狠辣阴毒,算是弑神殿重点培训的一批年轻杀手。
失魂丧胆相关词语
- 1 沥胆堕肝
- 比喻竭尽忠诚。出处:唐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语法:沥胆堕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竭尽忠诚。
- 2 万不失一
- 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出处:《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语法:万不失一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有绝对把握。示例:舵工素以海习,虽卒遇飓母浮椒,亦万不失一云。清·龚翔麟《珠江奉使记》
- 3 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语法:大惊失色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示例: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 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 4 瞋目张胆
- 瞋目:瞪大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语法:瞋目张胆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肆无忌惮。示例:三国·魏·阮籍《达庄论》:“昔大齐之雄,三晋之士,尝胆与瞋目张胆,分别此矣。”
- 5 追魂摄魄
- 迷信指摄取魂魄,致人死命。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活阎罗阮小七:地下阎罗,追魂摄魄。”语法:追魂摄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两壁虽镌着一百单八条变化之法,仔细参求,都是偷天换日,追魂摄魄的伎俩。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
- 6 胆战心惊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语法:胆战心惊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示例: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 7 穷不失义
-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出处:《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语法:穷不失义作谓语、宾语;指人有骨气。
- 8 玩人丧德
- 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出处:《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语法:玩人丧德作定语;指干坏事。示例:孙犁《谈爱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书又将如何呢?”
- 9 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语法:不失旧物作谓语;指完全恢复。示例: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引洪景伯《贺表》:“齐人归郓、灌之田,不失旧物。”
- 10 失死不二
- 发誓在死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
- 11 得失成败
-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出处: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语法:得失成败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成功失败。示例:你不要过多考虑自己的得失成败
- 12 相视失色
- 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出处: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语法:相视失色作谓语;指惊讶。
- 13 得马失马
-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语法:得马失马作宾语、定语;指因福得祸。示例: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诗:“作云作雨手反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 14 忘恩失义
- 犹忘恩负义。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语法:忘恩失义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