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简介
开国元勋的意思
解释: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语法:
开国元勋作主语、宾语;指建国功臣。
示例: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用老戏里的话讲算一品当朝,开国元勋。”
成语造句
- 1.开国元勋们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 2.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 3.在封建社会,许多开国元勋都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悲剧命运。
- 4.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萧颖达,本是开国元勋,功绩显赫,身体也非常好。
- 5.早在洪武六年,朱元璋目睹开国元勋飞扬跋扈,倚功犯法,特地命工部铸造铁榜,写上申戒公侯的条令,警告他们不得倚仗功劳过于放肆。
- 6.我们的开国元勋们都相当重视恐惧对理智的威胁。
英语翻译
- 英语:
founding fathers of a nation
- 日语:
蕣国(けんこく)する元勲(げんくん)
开国元勋相关词语
- 1 皮开肉破
- 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四个喽啰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两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语法:皮开肉破作谓语、定语;用于严刑拷打。
- 2 开云见天
- 见“开云见日”。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语法:开云见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全国一盘棋
- 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出处: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语法:全国一盘棋作宾语、定语;比喻全国要统筹兼顾。示例:陈云《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 4 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出处: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语法:旗开得胜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旗开得胜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 5 割剥元元
- 指掠夺人民出处:《汉书·匈奴传》
- 6 树元立嫡
- 谓立嫡长子为储君。出处: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语法:树元立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徇国忘身
-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出处: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语法:徇国忘身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那些徇国忘身的英雄们,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流芳百世。
- 8 护国佑民
-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语法:护国佑民作宾语、定语;指保家卫国。
- 9 树上开花
-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语法:树上开花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10 忧国哀民
-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语法:忧国哀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皇亲国戚
- 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语法:皇亲国戚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有权有势的人。示例:旧的北京永远是历史上的北京,它是皇亲国戚、达官大贾、地主、买办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人民的北京,将永远是人民的。
- 12 开弓没有回头箭
- 比喻做事认定方向,决不反悔。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十章:“告诉你,我 吴七 开弓没有回头箭,冤仇要结就结到底!”《花城》1981年增刊:“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要说 灵岩寺 回不去,就是能够回去,洒家也不去。”
- 13 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出处:《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语法:民生国计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 14 公忠体国
- 谓尽忠为国。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语法:公忠体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郭沫若《蜀道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