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奸摘伏简介
发奸摘伏的意思
解释:
同“ 發姦擿伏 ”。《魏书·良吏传·宋世景》:“民間之事,巨細必知,發姦摘伏,有若神明。”《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颐》:“又發姦摘伏,有若神明。”
发奸摘伏相关词语
- 1 发明耳目
- 发明:启发,使明白出处: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 2 吐哺捉发
- 见“吐哺握发”。出处: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语法:吐哺捉发作谓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 3 伏尸流血
-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语法:伏尸流血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示例:《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 4 发言盈庭
-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语法:发言盈庭偏正式;作谓语;指人多言杂。示例:有主战的,有主和的,发言盈庭,日中未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
- 5 铢两之奸
- 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语法:铢两之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6 奋发蹈厉
-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语法:奋发蹈厉作谓语;指人的精神面貌。示例: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邹韬奋《抗战以来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 7 恨穷发极
- 8 被发佯狂
- 被发:披散头发;佯:假装。披散头发,装作疯狂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被发佯狂而去。”语法:被发佯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3回:“自己被发佯狂,跣足涂面,手执斑竹箫管,在市中吹之,往来乞食。”
- 9 衅发萧墙
-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语法:衅发萧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 10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出处: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语法:发人深思作谓语、定语;指让人深思。示例:这件事情真是发人深思
- 11 毫发毕现
- 形容完全显露出来或暴露无遗。
- 12 奸渠必剪
- 奸渠:为非作歹的头目。对为非作歹的头目,必须坚决铲除。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不待赭污之奴,而奸渠必剪,无假里端之籍,而晋子咸诛。”
- 13 披发缨冠
-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语法:披发缨冠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示例:淮扬之民,方苦昏垫,披发缨冠而救之,犹恐不及,岂能豫忧运道之难处耶!明·张居正《答河道吴公桂芳书》
- 14 不得不发
- 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出示例:我写这篇反驳文章也是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