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私仇简介
公报私仇的意思
解释:
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语法:
公报私仇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汪知县公报私仇,借家人卢才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的死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
成语造句
- 1.他竟然公报私仇,我们告他去!
- 2.你别纳闷,他明显是公报私仇。
- 3.说不出不给我盖公章的理由,你就是公报私仇,借机报复。
- 4.丁相爷,你不能以大欺小,公报私仇,大不了你欠的十万两银子就不用还了。
- 5.不过此计过于偏激,劳师动众,有公报私仇之嫌,与奉行名誉有损。
- 6.哦,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自私自利和公报私仇是这样出来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avenge a person in the name of public interests
公报私仇相关词语
- 1 专心向公
- 一心为公,不怀私心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语法:专心向公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跋来报往
-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出处: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语法:跋来报往作谓语、状语;指来往。示例:一众乡人,跋来报往的来领吃。《情变》第一回
- 3 疾恶如仇
-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语法:疾恶如仇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对军阀、政客,疾恶如仇。(梁斌《红旗谱》二十二)
- 4 徇私舞弊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语法:徇私舞弊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种徇私舞弊的事情,他绝不会干。
- 5 秉公办事
-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语法:秉公办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理公物等。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尽管团长一贯宠着‘师姐’,毕竟他得秉公办事。”
- 6 公平无私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出处:《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语法:公平无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私心。示例:我们办事尽量做到公平无私
- 7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出处: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语法:反哺之私作宾语;指子女对父母。示例:我们都有反哺之私,赡养老人是天职。
- 8 羊公鹤
- 羊公:人名。羊公所养的鹤。比喻名不副实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语法:羊公鹤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唐·寒山《诗》:“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懵懂。”
- 9 好心得不到好报
- 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语法:好心得不到好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好心得不到好报,我们还是省点劲吧!
- 10 阳公麾日
- 同“鲁阳挥戈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圣人麾火,终不能却; 阳公 麾日,安能使反?”
- 11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出处: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语法: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
- 12 私谐欢好
- 私:秘密;谐:和合。指男女间非明媒正娶而发生关系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古来才子佳人,往往私谐欢好,后来夫荣妻贵,反成美谈。”语法:私谐欢好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男女间。
- 13 不徇私情
-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出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语法:不徇私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5回:“这位首辅大人以天下为公不徇私情,将此事禀奏皇上,自求处分。”
- 14 自有公论
-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语法:自有公论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虽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世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