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不鞁两鞍简介
一马不鞁两鞍的意思
解释:
同“ 一马不被两鞍 ”。
一马不鞁两鞍相关词语
- 1 一介书生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语法:一介书生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示例: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 2 不擒二毛
-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 3 不扶而直
- 中国汉语成语,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会得到健康成长。
- 4 金马玉堂
-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出处: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语法:金马玉堂作宾语、定语;指达官显宦的代称。示例:曾朴《孽海花》第五回:“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就浩然有南行之志。”
- 5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语法: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作宾语、定语、分句;多指年轻人。示例:老舍《正红旗下》:“我的身份低,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如请上我父亲和正翁。”
- 6 鹿死不择音
-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语法:鹿死不择音复句式;作宾语;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地方。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 7 一床两好
- 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出处: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语法:一床两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夫妻。
- 8 至情一往
- 一往:一直,始终。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9 民心不一
- 老百姓思想不一致。出处:《左传·昭公七年》:“晋侯谓伯瑕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一。’”
- 10 一片赤心
- 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语法:一片赤心作主语、宾语;指忠诚之心。
- 11 下不来台
- 指在人前受窘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语法:下不来台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刘老师在讲台上颇有些下不来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多有涵养)。”
- 12 圭角不露
-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出处:《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示例: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明 洪应明《菜根谭 应酬》
- 13 一饮而尽
-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语法:一饮而尽作谓语、状语;指喝酒。示例:欧阳山《苦斗》:“他像一个英雄人物一样昂着头,敞开衣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14 视而不见
-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语法:视而不见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2)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坏事,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