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不择音简介
鹿死不择音的意思
解释: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语法:
鹿死不择音复句式;作宾语;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地方。
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鹿死不择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鹿死不择荫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灵公想当霸主,在扈地会合诸侯,他不愿与小国郑穆公见面。为缓和矛盾,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写信,信中表示国与国之间得以礼相待,靠德服人,不然就会出现“鹿死不择音”,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去打仗
英语翻译
- 英语:
A dying deer will not choose the shade to shelter under.
鹿死不择音相关词语
- 1 民心不一
- 老百姓思想不一致。出处:《左传·昭公七年》:“晋侯谓伯瑕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一。’”
- 2 下不来台
- 指在人前受窘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语法:下不来台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刘老师在讲台上颇有些下不来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多有涵养)。”
- 3 圭角不露
-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出处:《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示例: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明 洪应明《菜根谭 应酬》
- 4 大可不必
-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语法:大可不必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观念。示例:茅盾《追求》:“可是你打算特约人来投稿,我以为大可不必。”
- 5 风语不透
- 形容异常严密。
- 6 鹿裘不完
- 比喻检朴节俭。出处:《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语法:鹿裘不完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节俭。
- 7 临难不恐
- 临:到;难:灾难;恐: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出处:《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语法:临难不恐作谓语、定语;指人沉着、冷静。示例:见危致命,临难不恐。(《旧唐书 郗士美李墉等传》)
- 8 不知疼痒
- 是疼是痒都不知道。比喻不体贴,不关心。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语法:不知疼痒作谓语、定语;指人麻木。
- 9 跌宕不拘
- 10 卓尔不羣
- 谓超出常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羣, 河间献王 近之矣。”《北齐书·循吏传序》:“如 房仲干之属,在 武平 之末能卓尔不羣,斯固弥可嘉也。” 明 金中淳 《<耳新>跋》:“陈言务去,入耳皆新,其命名亦卓尔不羣矣。”
- 11 漠不关情
-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出处: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语法:漠不关情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
- 12 词不达意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语法:词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示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 13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语法: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作宾语、定语、分句;多指年轻人。示例:老舍《正红旗下》:“我的身份低,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如请上我父亲和正翁。”
- 14 不扶而直
- 中国汉语成语,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会得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