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防勇战简介
怯防勇战的意思
解释:
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出处:
《梁书 冯道根传》:“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语法:
怯防勇战联合式;作谓语;指小心防守而勇于战斗。
怯防勇战相关词语
- 1 一夫之勇
- 犹言匹夫之勇。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语法:一夫之勇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示例:郤谷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 2 勇男蠢妇
- 粗鲁的男人,蠢笨的妇女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今日却如何又命这两个婆子进来?”语法:勇男蠢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养儿防老
- 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出处: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语法:养儿防老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常与积谷防饥连用。示例: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改变了
- 4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语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复句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示例: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俗话说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能预料到对方不乘机来暗算呢?”
- 5 裹血力战
- 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出处: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语法:裹血力战作谓语、定语;指顽强勇敢。
- 6 苦争恶战
- 艰苦的征战出处: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一折:“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语法:苦争恶战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
- 7 能征惯战
-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法聪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征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语法:能征惯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老舍《宝船》第二幕第二场:“我带来五百名蜜蜂兵,都能征惯战!”
- 8 决一死战
-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语法:决一死战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怕牺牲。示例: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 9 孤军奋战
-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语法:孤军奋战一般作谓语。。示例:西汉将领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沙漠攻打匈奴,遇敌骑十万,陷入重围,他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 10 人海战术
-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出处: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语法:人海战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人力做事。示例: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发现施工组织的不够好,打的是人海战术,缺乏计划性,劳动力有些浪费。”
- 11 南征北战
-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出处: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语法:南征北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经历的战争。示例:老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打了十几年天下,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 12 心乔意怯
-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语法:心乔意怯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孤军独战
- 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语法:孤军独战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单独作战。
- 14 战竦而却
- 形容打败仗后落荒而逃出处:《韩非子·初见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