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民润国简介
于民润国的意思
解释: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语法:
于民润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二折:“小生我贫居白屋,学浅才疏,艰辛陋巷,未遇皇宣,又不曾于民润国施功效,善机谋虎略龙韬。”
于民润国相关词语
- 1 喜行于色
- 高兴显现在脸上示例: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不禁喜行于色。
- 2 伊于胡底
-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语法:伊于胡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示例:清·吴趼人《痛史》:“将来为祸天下后世,正不知伊于胡底呢?”
- 3 寓贬于褒
- 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语法:寓贬于褒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文章等。
- 4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出处: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语法:月晕知风,础润知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杀身救国
- 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语法:杀身救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6 有国难投
-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语法:有国难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7卷:“弄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叫我怎处?”
- 7 工于心计
- 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出处:钱钟书《围城》:“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语法:工于心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那分筒执事,工于心计,而且日夕从事,对于这上面的舞弊,精到极点。”
- 8 民生涂炭
-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出处:《尚书 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语法:民生涂炭作谓语、宾语;指社会时局。示例:不修德政,暴戾顽狠,诸侯多叛,至于禽鸟走兽不安,民生涂炭。元 郑德辉《伊川耕莘》楔子
- 9 鸿渐于干
-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出处:《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语法:鸿渐于干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回思子平日节概,痴人说梦,尚是鸿渐于干而已,无足为异。明·海瑞《与博白大尹林仲和书》
- 10 矫国更俗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语法:矫国更俗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 11 一国三公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语法:一国三公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 12 一言寿国
- 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出处:《管子·霸言》:“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亡国。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 13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语法:拔诸水火,登于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14 熔于一炉
-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出处: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语法:熔于一炉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他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