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简介
典谟训诰的意思
解释:
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出处:
《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语法:
典谟训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
示例:
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典谟训诰相关词语
- 1 雍容典雅
-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出处: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纡余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复毫发之遗。”语法:雍容典雅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示例:茅盾《夜读偶记》:“所谓‘台阁体’说得‘雅’一点,是雍容典雅,说得不客气,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 2 训兵秣马
- 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出处:《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语法:训兵秣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博关经典
- 广泛涉猎经典。形容知识广博出处:《魏书·高充传》
- 4 不作为训
-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5 明正典刑
-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出处: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语法:明正典刑偏正式;作谓语;指依照法律公开处以极刑。示例:郭沫若《不要怕死》:“已经明正典刑的汉奸们的供状,我觉得应该详细地记录出来。”
- 6 典妻鬻子
- 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语法:典妻鬻子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极其困苦。示例: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设便民房》)
- 7 生聚教训
-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语法:生聚教训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就是那当道诸公,也应激发天良,力图振刷,郊那范蠡、文种的故事,生聚教训,徐图兴复。(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 8 焚典坑儒
- 见“焚书坑儒”。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语法:焚典坑儒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 9 五典三坟
-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出处: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贯串百家诸子,沉酣五典三坟。”语法:五典三坟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古书。
- 10 言不谙典
- 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语法:言不谙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经验教训
-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出处: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语法:经验教训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等。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我跟他摆我自己的经验教训,他不听。”
- 12 谆谆诰诫
- 见“谆谆告戒”。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云南护国起义》:“各省长官,皆能力保治安,军人尤深明大义,均任守卫地方之责,务望各以爱国勤勉,恪尽厥职,用副予视民如伤,谆谆诰诫之至意。此令。”
- 13 神谟庙算
- 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出处:明·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第四问》:“而圣人独禀全智,功高万古,神谟庙算,有非他人所能赞其万一者。”语法:神谟庙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典册高文
-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语法:典册高文作主语、宾语;指文书。示例:典册高文的文物价值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