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求法简介
舍身求法的意思
解释: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语法:
舍身求法作定语;指追求真理。
示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成语造句
- 1.人类世界,有埋头苦干、舍身求法、扶危济困、善待生命的善者,也有阴险狡诈、卑鄙无耻、落井下石、杀人放火的恶徒,笔者只愿给善良的人复制。
- 2.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3.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 4.不要以为自己学历高,就摆出一副舍身求法的架势来,这会叫人反感。
- 5.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 6.革命先烈们舍身求法,奠定了新中国建国的基础。
舍身求法相关词语
- 1 见弹求鹗
- 见“见弹求鸮”。出处: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语法:见弹求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碎身糜躯
- 犹碎首糜躯。出处:汉·贾谊《新书·谕诚》:“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语法:碎身糜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断臂燃身
- 断手臂、燃肉身灯。明李贽 《咏古》之二:“断臂燃身未足夸,何当垂老问年华。” 明李贽 《复邓石阳书》:“虽至于断臂燃身,亦祗为丧身失命之夫耳,竟何补也!”参见“ 燃肉身灯 ”。
- 4 长身玉立
- 玉立:比喻体态修美。形容女子身材苗条、肤色洁白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语法:长身玉立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5 修身立节
- 提高自己品德修养,树立高尚节操出处: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语法:修身立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退徙三舍
-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语法:退徙三舍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 7 倾身营救
- 比喻尽所有的力量设法去援救出处:《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 8 可遇难求
- 可以偶然遇到但刻意难以办到出处:《八仙全传》
- 9 死地求生
- 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出处:《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语法:死地求生作谓语、宾语;指在很危险的境地中求生。
- 10 着作等身
-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11 舍实听声
-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周显拘时,故苏秦;燕哙利虚誉,故让子之;皆舍实听声,呕哇之过也。”语法:舍实听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一无所求
-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语法:一无所求作谓语;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示例:清·沙张白《市声说》:“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
- 13 引火烧身
-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出处: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语法:引火烧身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谁胆敢发动战争,必定会引火烧身。
- 14 求贤如渴
-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语法:求贤如渴作谓语、定语;指爱惜人才。示例: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求贤如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