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绶金章简介
紫绶金章的意思
解释: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语法:
紫绶金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正是不贪紫绶金章贵,留得苍颜白发身。”
成语造句
- 1.仰观殿上,玉簪珠履,紫绶金章,往来称觞献寿,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谢恩御酒。
- 2.左侍下玉簪珠履,右侍下紫绶金章。
- 3.星月桥上,星辉璀璨,芙蓉连冠,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4.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壁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5.佩带紫绶金章的东方朔出班上前,先将天条逐条背诵一遍,然后再择要重点解释一番。
- 6.次早,脱却孝衣,换了彩服,一个个红袍乌帽,一个个紫绶金章,在那朝门外等候宣召。
紫绶金章相关词语
- 1 万紫千红
-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出处: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法:万紫千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 2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3 琼府金穴
- 原指汉光武皇后的的兄弟巨富郭况的家。出处:《后汉书·光武郭皇后传》:“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 4 披沙拣金
-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出处: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语法:披沙拣金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示例:披沙拣金,所获甚尠。(清 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 5 千金敝帚
-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出处:宋 苏轼《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诗:“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语法:千金敝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史书占毕引》:“因念昔之好事,有什袭碔趺千金敝帚者。”
- 6 玉枝金叶
-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父子伤情》:“别选个侯门贵戚,玉枝金叶。”语法:玉枝金叶作宾语、定语;指豪门子女。
- 7 砂里淘金
-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出处:《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语法:砂里淘金作宾语、定语;形容工作困难。
- 8 无表雪王章
- 汉成帝 时,帝舅大将军 王凤专权。京兆尹 王章 上表谏帝疏远 王凤 ,不听,后 章 为 凤 构陷致死。见《汉书·王章传》。后以“无表雪王章”为诤臣直谏冤死之出典。
- 9 众口铄金
-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出处:《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语法:众口铄金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 述香港恭祝圣诞》)
- 10 牍背千金
- 指人被系入狱,无法剖白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 11 管鲍分金
-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语法:管鲍分金作宾语、定语;指人情意深。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 12 沙里淘金
-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出处: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语法:沙里淘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工作困难。示例:恰便似沙里淘金。(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 13 铿金戛玉
-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第一卷:“吾豫当初变时,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铿金戛玉,至今踔厉词坛。”语法:铿金戛玉作谓语、定语;指文辞等。
- 14 重金袭汤
- 谓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出处:宋·司马光《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语法:重金袭汤作谓语、定语;用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