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护短简介
绝不护短的意思
解释:
护短:自讳过失。指丝毫不护着自己的短处或过失
出处: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至矣。”
语法:
绝不护短作谓语、定语;指敢于承认缺点。
示例:
我决定对子女的教育绝不护短
成语造句
- 1.”刘悦伦称,对于这些问题“绝不遮丑、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绝不手软”。
- 2.对这类情况,城管有一个督查办法,内部也有问责办法,督查部现已派人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核实后会根据规定进行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护短。
- 3.但是,尔等不得与凉州军,并州军发生摩擦,若有惹事生非者,本将军绝不护短!斩立决!
- 4.对发生在台州省内的蓝天足球队的不正常表现表示气愤,绝不护短。
- 5.昨天,南京市建委负责人查看现场后表态,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护短。
- 6.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我们的法官队伍的确出现了一些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害群之马,对于这些人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就是要坚决查处、绝不护短。
成语故事
-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多宝寺请来一个老秀才给太子当老师。这个秀才教书特别严格,太子特别顽皮,不听教诲而且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秀才动手教训他被朱元璋看见,要求放他一马。皇后马娘娘立即制止朱元璋的行为,绝不护短
英语翻译
- 英语:
do not shield a fault
绝不护短相关词语
- 1 冠缨索绝
- 帽带子断了。
- 2 巍然不动
- 巍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可动摇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语法:巍然不动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可动摇。示例:余秋雨《关于谣言》:“造谣的人在上边滔滔不绝,他明知实情却巍然不动。”
- 3 逾假不归
-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语法:逾假不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我们要求按时归队,逾假不归的一律开除
- 4 半零不落
- 破旧不堪的意思出处:《三侠五义》
- 5 单丝不成线
-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语法:单丝不成线复句式;作分句;指力量单薄。示例:你放心闹吧,先还“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 6 不足为凭
-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语法:不足为凭动宾式;作谓语;指事情或言论不能成为凭据。示例:要证明这一点,口说不足为凭,还应有事实依据。
- 7 不赏之功
- 形容功劳极大。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语法:不赏之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形容功劳巨大。示例:《晋书·刘牢之传》:“自开辟以来,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以见容于暗世者而谁?”
- 8 百年不遇
- 上百年也碰不到。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语法:百年不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很难遇见。示例: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老舍《龙须沟》第三幕)
- 9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择价,岂不可惜。”语法:忙不择价作定语、状语;用于慌乱时。
- 10 固执不通
-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变通出处: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个固执不通的吴翘胡子。”语法:固执不通作谓语、定语;指坚持自己的意见。示例:船夫是一个固执不通的老头
- 11 不务空名
- 务:追求。不追求虚名。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出处:毛泽东《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语法:不务空名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务实肯干的人。示例: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
- 12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语法:大难不死,必有后禄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安慰人。
- 13 坐不垂堂
-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语法:坐不垂堂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7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14 知其一不达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出处: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语法:知其一不达其二作谓语、分句;指了解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