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拦竖挡简介
横拦竖挡的意思
解释:
多方阻挡。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
语法:
横拦竖挡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横拦竖挡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横遮竖挡
横拦竖挡相关词语
- 1 豪横跋扈
- 跋扈:专横暴戾。横行凶暴,为非作歹,专横暴虐。出处:唐·郑处海《明皇杂录·李遐周》:“禄山豪横跋扈,远近忧之,而上意未寤,一日遐周隐去,不知所之。”语法:豪横跋扈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等。
- 2 刀笔贾竖
- 对刀笔吏的蔑称。
- 3 二竖为虐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语法:二竖为虐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示例:他这段时间二竖为虐,闭门不出
- 4 毛发倒竖
-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语法:毛发倒竖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愤怒、惊吓等。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看那月色时,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 5 横三竖四
- 犹言横七竖八。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语法:横三竖四作状语、定语;指杂乱无章。示例:杜鹏程《延安人》:“十二名伤员,横三竖四地躺在山头上。”
- 6 一榻横陈
- 形容人在床上横躺着。出处: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语法:一榻横陈作谓语、定语;指睡觉。示例: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6回:“一日之中,除去干事游玩的时候,无法一榻横陈。”
- 7 横说竖说
- 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语法:横说竖说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他本来不想参加我们的晚会,经过我们横说竖说,终于勉强答应。
- 8 横挑鼻子竖挑眼
- 比喻百般挑剔。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语法:横挑鼻子竖挑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百般挑剔。示例: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象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老舍《龙须沟》第三幕)
- 9 洪水横流
-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语法:洪水横流作宾语、定语;指水灾。示例: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 10 意致纵横
- 意致:神情姿态;纵横:奔放。形容人的性格奔放。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李那书》:“至于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
- 11 口无遮拦
- 指说话随意,不分场合。
- 12 笔墨横姿
-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出处:清 伍崇曜《〈陶庵梦忆〉跋》:“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语法:笔墨横姿作谓语;指人的文笔。
- 13 二竖为灾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出处: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语法:二竖为灾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 14 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语法:竖子不足与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