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门之祸简介
灭门之祸的意思
解释:
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出处:
《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语法:
灭门之祸作宾语;为古时抄家灭族的极刑。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年羹尧始知有灭门之祸,因而以有孕之妾赠人,希望留下自己的骨血。”
灭门之祸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很多人被迫远离家园,甚至遭到灭门之祸。
- 2.韩羽也知道,父亲一定是截杀了厉家少主,并得到了脱胎换骨丸,而韩府的灭门之祸,便始于此,因此,韩羽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
- 3.为自己谋一个锦绣人生,为君谋得锦绣山河,只求孟家免去灭门之祸。锦绣山河。
- 4.可怜我玄尸门恐怕这次躲不过灭门之祸了。
- 5.你若在新婚之夜跟无涯私奔,江家岂能善罢甘休,势必为家中惹来灭门之祸。
- 6.前世灭门之祸,就是因为刘毅赢得第一,进入藏宝阁得到了盘龙印,拿着盘龙印在外界显摆,引狼入室。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calamity of exterminating a family
灭门之祸相关词语
- 1 门无杂宾
-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出处: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语法:门无杂宾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示例: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 2 泉石之乐
- 泉石:指山水、泉石名胜之处;乐:乐趣。 比喻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二十九回:“闻将军兴仁义之师,大驾到城,倾心愿投麾下,不思爵禄之荣,惟求泉石之乐。”
- 3 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语法:弄瓦之喜作宾语;祝贺人家生女孩。示例:他有弄瓦之喜,我们得去庆贺一下
- 4 政出多门
-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语法:政出多门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如果一个部门政出多门,这个上级这么说,那个上级又那么定,什么事都不好办。
- 5 依门傍户
- 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出处: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仆妾,非贱而何?”又《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以此猛烈,赴道不难,与世上好人依门傍户者何啻千里。”语法:依门傍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一偏之言
-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片面的看法。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元帅所说,乃一偏之言,岂至公之语!”
- 7 一夫之勇
- 犹言匹夫之勇。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语法:一夫之勇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示例:郤谷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 8 尸冢之间
- 在尸首与坟墓之间。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及衡至,众人莫肯与,衡坐而大号,众问其故,衡曰:‘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 9 不经之语
-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杂录》:“神宗顾问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对。乃以问赵元老。元老奏‘不经之语,不敢以闻’。”语法:不经之语作主语、宾语;形容言论无根据。示例:此必寺僧欲借古名人为引重,乃造此不经之语以耸听。清·叶廷琯《吹网录·有应订正处》
- 10 摽末之功
- 比喻微末。 比喻很小的功劳。出处:《汉书·王莽传》
- 1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 12 无涯之戚
- 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出处:唐·韩愈《蔡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语法:无涯之戚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陷入无涯之戚之中
- 13 名利之境
- 境:场所。名和利的场所。指官场。出处:唐·杨炯《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太玄,且忘名利之境。”
- 14 覆盂之安
- 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语法:覆盂之安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