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皆惊简介
一坐皆惊的意思
解释:
见“一坐尽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语法:
一坐皆惊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宋史·吕陶传》
一坐皆惊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一坐尽惊
成语故事
- 宋朝时期,蒋堂担任蜀郡守备,亲自招收很多学士教诲,要求他们作文评论时政,当他看到吕陶的文章时,激动得招集所有的学生来听,并夸奖吕陶的文章可以与贾谊的文章媲美。那时的吕陶才13岁,使得在座的人为之惊讶
一坐皆惊相关词语
- 1 此一时,彼一时
-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语法:此一时,彼一时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情况发生了变化。示例: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 2 惊心惨目
-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语法:惊心惨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数种祸惊心惨目,述阴谋暮鼓晨钟。”
- 3 一线不乱
- 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紊乱。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捉掇,便超此场中矣。”
- 4 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语法:一秉至公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 5 一镬之味
-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6 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 7 回眸一笑
-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语法:回眸一笑作主语、谓语;用于女性。示例:有绿衫女子,时乘墙缺窥之,或偶避人,亦必回眸一笑,若与目成。(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一》)
- 8 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法:一得之见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 新版前记》)
- 9 独竖一帜
- 同“独树一帜”。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语法:独竖一帜作谓语、定语;指自成一家。
- 10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语法: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俗话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看你往哪逃
- 11 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出处: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语法:惊心悼胆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恐惧到极点。
- 12 屈一伸万
- 伸:展开。屈身一人之下,凌驾于万人之上出处:《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语法:屈一伸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一身而二任
-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语法:一身而二任复句式;作谓语;指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示例: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得也。(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 14 坐如是观
- 作这样的看法。表示对某事某物的观点。 是:此,这样。出处: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将冠冕堂皇的‘整风学举’的盛举,只坐如是观,虽然大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