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罪引慝简介
负罪引慝的意思
解释:
谓引咎自责。
出处:
《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语法:
负罪引慝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示例:
负罪引慝,思古无訧,际人伦之穷者,何厚于自责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负罪引慝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引咎自责
负罪引慝相关词语
- 1 罪以功除
-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语法:罪以功除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欲加之罪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语法:欲加之罪作宾语;指给人强加罪名。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3 负嵎依险
- 指作战时占据有利地形。出处: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 4 觳觫伏罪
-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语法:觳觫伏罪作谓语、定语;指认罪。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 5 罪莫大焉
-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形容罪大恶极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赦罪,罪莫大焉。’”语法:罪莫大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书·温峤传》:“术辈首乱,罪莫大焉。”
- 6 言者无罪
-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语法:言者无罪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示例: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言者无罪’对他们不适用。”
- 7 引领企踵
- 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出处: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语法:引领企踵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示例:宋·秦观《李泌论》:“而范阳之人独以为主,引领企踵,惟恐其不兴,此所谓家臣不知国。”
- 8 负屈衔冤
-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出处: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语法:负屈衔冤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
- 9 罪责难逃
-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语法:罪责难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诸多确凿的事实证明,王五贪污巨款罪责难逃。
- 10 负德孤恩
- 缺少恩义。出处: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语法:负德孤恩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示例:不走了,斯觑者,神天报应无虚设。休,休,休,负德孤恩的见去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 11 引而申之
-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语法:引而申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引锥刺股
-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语法:引锥刺股作谓语、定语;指勤奋学习。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要知男儿知悔后,引锥刺股并非难。”
- 13 不分胜负
-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语法:不分胜负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势均力敌。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
- 14 负阻不宾
- 犹言负固不服。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语法:负阻不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