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可逭简介
罪不可逭的意思
解释:
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语法:
罪不可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
罪不可逭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北宋的灭亡,宋徽宗好大喜功,穷奢极侈,固然是主要因素,蔡京等"宣和六贼",同样罪不可逭。
- 2.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 3.踢死他人,毁掉自己,捎带上自己即将毕业的同学,罪不可逭,到哪里去找面子?
- 4.都说老虎屁股摸不得,效仿皇帝,与皇帝争风雅,比摸老虎的屁股还危险,再妄想就是"罪不可逭矣"。
- 5.希特勒的恶性昭著,罪不可逭。
- 6.如再授人以柄,树碑立传,罪不可逭。
罪不可逭相关词语
- 1 无利不起早
- 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语法:无利不起早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2 不务正业
-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语法:不务正业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游手好闲、贪图安逸的人。示例:在那时候他们是被骂为不务正业的青年,但没人知道当时的社会已无青年们可务的正业。(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 3 天公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出处:《慈禧太后演义》示例:我们原本计划今天要去郊游,然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小雨。
- 4 络驿不絶
- 络驿不絶,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穷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络驿不绝。语法:络驿不絶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多。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60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驿不絶。”
- 5 不迁之庙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6 三日不绝
-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使人感觉长时间没有停止。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 7 贵不召骄
- 见“贵不期骄”。出处:唐·杜牧《岐阳公主墓志铭》:“贵不召骄,富不期移,是此四者,倏相首尾。”语法:贵不召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不露锋芒
-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语法:不露锋芒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显示出才智来。示例:(1)他虽满腹经纶,但所到之处,不露锋芒。(2)小芳平时不露锋芒,这次参加省里物理比赛却得了冠军。
-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 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语法:朝闻道,夕死可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明·朱权《冲漠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
- 10 不咎既往
-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语法:不咎既往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过去的事情。示例: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 1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欲谢去,其后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 12 大人不记小人过
-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3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语法:大人不记小人过作谓语、宾语;用于求情。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胡老爷,大人不记小人过,我说错了话,真正该打。”
- 13 萎靡不振
-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出处: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语法:萎靡不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华盖集 牺牲谟》:“你不要这幺萎靡不振,爬呀!朋友!”
- 14 百折不挠
-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出处: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语法:百折不挠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示例: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