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书阬儒简介
燔书阬儒的意思
解释: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
《汉书 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燔书阬儒相关词语
- 1 立地书厨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出处:《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语法:立地书厨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2 燔书坑儒
- 同“焚书坑儒”。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语法:燔书坑儒作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 3 骑牛读汉书
- 形容刻苦攻读。出处:《新唐书 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4 仰屋着书
-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出处:《梁书 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着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5 坑儒焚书
- 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语法:坑儒焚书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 6 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法:家书抵万金作宾语、分句;比喻家信的珍贵。示例: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7章:“这可是‘家书抵万金’呀!你回信了吗?”
- 7 寝馈书中
- 8 三余读书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语法:三余读书作宾语、定语;指读书刻苦。示例: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 9 硕学通儒
-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语法:硕学通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刺股读书
- 比喻刻苦攻读。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11 知书达理
- 有知识,懂礼貌。示例:我爸爸知书达理,待人客气。
- 12 官样文书
-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语法:官样文书作宾语、定语;指套话、空话等。
- 13 读书破万卷
- 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出处: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法:读书破万卷动宾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要使自己学识渊博,就得读书破万卷。
- 14 上书言事
- 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大家在问
儒 字的笔顺写法
儒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儒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撇 竖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 撇 竖 横折钩 竖 竖
2、儒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