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涉远简介
负重涉远的意思
解释:
见“负重致远”。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语法:
负重涉远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示例:
吾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累重家贫,不择禄而仕。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负重涉远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负重致远
英语翻译
- 英语:
take a heavy burden and go a long way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负重涉远相关词语
- 1 负心违愿
- 负:辜负。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旧情,乃遣惠寂密告莺曰:‘浩非负心,实被季父所逼,复与孙氏结亲,负心违愿,痛彻心髓。”语法:负心违愿作谓语、定语;指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
- 2 不负众望
-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语法:不负众望作谓语、定语;指很争气,没有辜负希望。示例:他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 3 一尘不涉
-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花朝月夕,独自爽怀,一尘不染,万念胥空。”
- 4 重张旗鼓
-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语法:重张旗鼓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5 拂衣远去
-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出处:《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语法:拂衣远去作谓语、定语;指辞官归隐。
- 6 日近长安远
-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语法:日近长安远作宾语、分句;指愿望没达到。示例:眼见的天阔雁书迟,赤紧的日近长安远。(元 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
- 7 内重外轻
- 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出处:《宋史·高宗纪》:“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语法:内重外轻作宾语、定语;指政局等。
- 8 远渡重洋
- 形容某物漂流过海来到某一个地方,路途遥远。
- 9 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语法:远走高飞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孙行者!好男子不可远走高飞!快向前与我交战三合。(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 10 厚禄重荣
- 俸禄优厚,官居高位。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 11 重山复水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语法:重山复水作主语、宾语;用于风景等。示例: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
- 12 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出处: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语法:逖听远闻作谓语;指视听的范围很远。
- 13 负乘斯夺
- 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语法:负乘斯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兼招讨使,权不为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乘斯夺之悔,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宋·岳飞《辞宣抚副使札》
- 14 重气轻身
- 指看重义节而轻视生命出处: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诗:“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磧路何为尔,重气轻身知许国。”语法:重气轻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