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为年简介
以日为年的意思
解释:
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出处:
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语法:
以日为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示例:
《周书·张轨传》:“高欢逆谋,已传行路。人情西望,以日为年。”
以日为年相关词语
- 1 时日曷丧
- 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出处:语出《书 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语法:时日曷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城市村落,搜括无遗。遂使江东父老有时日曷丧之悲。武官爱钱之祸,一至于此!清 张岱《石匮书后集 流寇死战诸臣列传 总论》
- 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语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3 以患为利
- 患:祸患,不利。把于己不利之处转变为有利。出处:《孙子·军争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4 以紫为朱
- 见“以紫乱朱”。出处: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语法:以紫为朱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5 挥戈回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语法:挥戈回日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示例: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明·刘基《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
- 6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匪浅。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 7 鬻鸡为凤
-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出处: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语法:鬻鸡为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牖中窥日
- 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语法:牖中窥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9 旱威为虐
- 旱灾肆虐,旱灾严重
- 10 转灾为福
- 见“转祸为福”。出处: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语法:转灾为福作谓语、定语;指把坏事变成好事。示例:转灾为福吾缄舌,倚翠偎红你小心。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
- 11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
- 《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 魯 人有好釣者,以桂爲餌,黄金之鈎,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后以“翠綸桂餌,反以失魚”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 南朝 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理,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
- 12 下不为例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出处: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语法:下不为例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违规等。示例: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 13 竿头日上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出处:《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语法:竿头日上作谓语、宾语;指学业等。
- 14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出处: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语法:识时务者为俊杰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语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愿今日的三民主义者记取此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