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斗明争简介
暗斗明争的意思
解释: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中国政治真糟啦!”
语法:
暗斗明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部争斗。
示例:
暗斗明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英语翻译
- 英语:
to contend overtly and covertly
- 俄语:
тайные и явные распри
暗斗明争相关词语
- 1 暗流涌动
- 暗地里已经酝酿、形成了某种比较明确的动向。
- 2 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语法:莫明其妙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示例: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明其妙的惊人之举。
- 3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语法:鹬蚌相争,渔人获利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越发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外国乘势诱胁,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无事。”
- 4 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出处: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语法:山明水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 5 爱憎分明
-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语法:爱憎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表示对人和物喜爱与厌。示例: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爱憎分明、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 6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语法: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说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7 气克斗牛
-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 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语法:气克斗牛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斗艳争妍
- 见“斗艳争妍”。出处:清·归庄《看寒花记》:“因思春夏秋之花,斗艳争妍,逾旬则色衰态倦,甚且有一日半日而谢者。”语法:斗艳争妍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美。示例:众香国里品名葩,斗艳争妍第一家。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
- 9 明来明去
- 光明正大地交往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你们这一行是公公道道,明来明去,讲道德,讲规矩,讲信用的!”语法:明来明去作定语、状语;用于交往。示例:我喜欢明来明去地交往
- 10 清风明月
-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出处:《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语法:清风明月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清闲无事。示例: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宋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
- 11 考绩幽明
-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出处: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语法:考绩幽明作定语;指考核官吏。
- 12 暗箭中人
-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出处:宋 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语法:暗箭中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示例:你休想暗箭中人
- 13 明察暗访
- 察:调查研究;访:查询。公开察看了解;暗中调查访问。指用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出处:清 林则徐《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臣仰奉谕旨,明察暗访,不必丞丞。”语法:明察暗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颂扬。示例:经过王队长明察暗访,这个案子终于有了眉目。
- 14 月明如昼
- 月光明朗,天色像白天一样明亮出处:元·丘处机《凤栖梧·述怀》词:“一鸟不鸣风又细,月明如昼天如水。”语法:月明如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洪昇《长生殿·偷曲》:“不免袖了铁笛,来到骊山,趁此月明如昼,窃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