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良发现简介
天良发现的意思
解释: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语法:
天良发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天良发现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丧尽天良
成语造句
- 1.这下可被赵天良发现了机会,不仅当着赵燕秋,还当着岳毅的面儿质疑祝佳的工作能力。
- 2.这些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确是天良发现的样子。
- 3.您说得实在有理,儿子现在已天良发现,发誓不再作恶,一定改恶从善来世再来报答养育之恩。
- 4.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有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有自行觉悟之阶级。
- 5.我可不相信那些外国鬼子是天良发现,还将中国的城隍庙修不好?凌晨一点,那古怪的声音再次响起,捂着耳朵也无法避免它直接钻入耳膜的困扰。
- 6.我虽不相信他会是发善心的人,希望他这次能的天良发现,言而有信。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conscience-stricken <One's better nature asserts itself.>
天良发现相关词语
- 1 良史之才
- 优秀史官的才能出处:《汉书·司马迁传赞》
- 2 瞻天恋阙
- 瞻:视,望;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借指帝王。仰望、依恋帝王,形容臣下留恋朝廷出处: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五出:“臣无任瞻天恋阙,激切屏营之至。”语法:瞻天恋阙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毛发耸然
- 见“毛发悚然”。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语法:毛发耸然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恐惧。
- 4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语法:从天而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出乎意料突然发生。示例: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 5 热蒸现卖
- 比喻刚学了一点就用来教人或在人前卖弄。
- 6 发轫之始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语法:发轫之始作宾语;指事情的开始。
- 7 怒火冲天
-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语法:怒火冲天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
- 8 天夺其魄
- 见“天夺之魄”。出处: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语法:天夺其魄作宾语、定语;指临死。示例:段业,窃也;仲堪,叛也;天夺其魄,以迷于鬼,而死也固宜。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安帝》
- 9 一沐三捉发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语法:一沐三捉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殷天震地
-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出处:《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阍。”语法:殷天震地作谓语、定语;指惊天动地。
- 11 议论英发
- 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出处:《续传灯录 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沓,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语法:议论英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大学士李贤曰:“高庙看书,议论英发,每儒臣进讲,必有辩说。”明黄佐《翰林记·御前讲论经文》
- 12 祝发空门
-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出处:清·景星杓《山斋客谭·孙旭》:“耿逆平,旭未授官,忽祝发空门,日修禅诵以老。”语法:祝发空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戚族劝之,遂负气祝发空门。清·王韬《凇宾琐话·倪幼蓉》
- 13 踔厉奋发
- 见“踔厉风发”。出处: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语法:踔厉奋发作谓语、定语;形容精神振作。示例:华人因鉴于国家之危险,而踔厉奋发,一变其冷瘼罔觉之态度。《“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大陆报论对内尤急于对外》
- 14 龙驭宾天
- 乘龙升天,作天上的宾客。 指:皇帝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