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及防简介
防不及防的意思
解释:
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语法:
防不及防作定语、状语;指无法防备。
示例:
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
成语造句
- 1.这是徐风第一次用连珠箭,一前一后,让人防不及防。
- 2.一个南宫家族人防不及防被金光斩中,他的身体先是被分成了两半,然后两半的身体又在余光中被分解得消失殆尽。
- 3.这一下,王斌的下盘大开,王倩见状,右腿忽然猛的朝后蹬出,王斌防不及防,这一脚刚好蹬在了王斌的裆部,就听一声惨叫,王斌抱着肚子倒在了客厅里。
- 4.再次攻向其他三人,速度太快,三人防不及防。
- 5.仅仅是她手中的长剑,便能忽然分作三支长剑,并且能瞬间弹射三寸长度,让对手防不及防。
- 6.她冷哼一声,松开手,那侍女防不及防便跌倒在了地上,手滑过摔碎的瓷片拉出一条条血痕。
英语翻译
- 英语:
impossible to defend effectively
防不及防相关词语
- 1 食不二味
-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语法:食不二味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示例: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
- 2 诛求不已
- 见“诛求无已”。出处: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语法:诛求不已作谓语、分句;指贪心不足。
- 3 六畜不安
- 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语法:六畜不安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彷徨·离婚》:“她在大人面前还是这样。那在家里,简直闹的六畜不安。
- 4 不弃不离
- 不弃不离,成语,指不离弃,不放弃。形容关系紧密。
- 5 对面不识
- 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石霜往见杨大年,杨言:‘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
- 6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 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若以爱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语法:心不负人,面无惭色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有什么好怕的
- 7 毫不讳言
-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语法:毫不讳言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说话。示例:他是个直肠子,说话毫不讳言
- 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语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复句式;作分句;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示例: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 9 噬脐莫及
-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出处: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语法:噬脐莫及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
- 10 临难不屈
-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出处:《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语法:临难不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锋不可当
-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语法:锋不可当作谓语、定语;指气势极盛。示例:清·陈天华《猛回头》:“不意杜国越来越猛,锋不可当。”
- 12 不足为训
-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语法:不足为训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示例: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 13 一成不变
-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语法:一成不变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 14 薰莸不同器
-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语法:薰莸不同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见晋公子带领一班豪杰到来,正是‘薰莸不同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