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口钝腮简介
拙口钝腮的意思
解释: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语法:
拙口钝腮联合式;作宾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钱钟书《围城》:“这时候只希望她拙口钝腮,不要这样咄咄逼人。”
拙口钝腮相关词语
- 1 口是心苗
- 犹言为心声。出处: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语法:口是心苗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示例:常言道:口是心苗,我们听出他的意图了
- 2 口不二价
-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语法:口不二价作谓语、宾语;用于买卖等。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他本在汉时叫做韩康,一向卖药长安市上,口不二价。”
- 3 佛口蛇心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语法:佛口蛇心联合式;作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示例: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 4 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语法:口不应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你答应了不卖书,怎么又口不应心,卖了呢?
- 5 众口相传
- 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出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语法:众口相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苦口恶石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语法:苦口恶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周书·萧疍传》:“苦口恶石,想勿余隐。”
- 7 闭口藏舌
-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语法:闭口藏舌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不敢开口说真话。示例: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呆答孩闭口藏舌。”
- 8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语法: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示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9 口口声声
- 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出处: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语法:口口声声联合式;作状语;形容反反复复地陈述。示例:他口口声声地说想家却一直没有回去。
- 10 历世磨钝
- 见“历世摩钝”。
- 11 拙眼讥评
-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出处: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讥评。”语法:拙眼讥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河门海口
- 比喻说大话。出处: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语法:河门海口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13 赞口不绝
- 见“赞不绝口”。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语法:赞口不绝作谓语、定语;指很好。
- 14 予人口实
- 予:给予;口实:话柄。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语法:予人口实作谓语、定语;指办事不牢靠。示例:我们不能予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