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气沉沉简介
暮气沉沉的意思
解释: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语法:
暮气沉沉作谓语、补语;指缺乏朝气。
示例:
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暮气沉沉的人。蒲韧《二千年间》九
成语造句
- 1.爷爷七十岁了,但一点儿也没有暮气沉沉的样子。
- 2.他还未进而立之年,却成天暮气沉沉,一副老人的神态。
- 3.那个年轻人缺少活力,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 4.他整天暮气沉沉,提不起精神。
- 5.在学习上,暮气沉沉的他肯定要落后。
- 6.青年人应该走出去,别整天暮气沉沉,像个老头似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apathetic <depressed>
- 日语:
生気(せいき)がない
- 俄语:
проникнутый упáдочным настроением
- 其他:
<德>apathisch <lethargisch>
暮气沉沉相关词语
- 1 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语法:移气养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示例:《雪岩外传》第五回:“此人本与我契好,但目下移气养体,大非昔比了。”
- 2 英雄短气
- 指有才能的人因遭遇厄运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只缘儿女情长,遂使英雄短气。”语法:英雄短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气吞河山
- 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语法:气吞河山作谓语、定语;指气势雄伟。
- 4 早出暮归
- 见“早出晚归”。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语法:早出暮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作息。
- 5 神完气足
- 精神饱满,气息充足。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语法:神完气足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吴小如《京剧老生流派综说》:“余民本来体弱气单,在唱工方面每感力不从心,于是他注意换气偷气,力争神完气足。”
- 6 神清气茂
- 谓心神清朗,资质秀美。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荐士表》:“窃见秘书丞琅玡臣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七叶重光,海内冠冕。神清气茂,允迪中和。”语法:神清气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沉痼自若
-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出处:《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语法:沉痼自若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8 趾高气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语法:趾高气扬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 9 同胞共气
- 喻指亲兄弟。出处:《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语法:同胞共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同胞共气,谓兄弟也。”
- 10 朝欢暮乐
- 指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出处:《警世通言 杜下娘怒沉百宝箱》:“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语法:朝欢暮乐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要令小娘子时常省视,虽在朝欢暮乐之际,不忘故乡恩义之情。明·梁辰鱼《浣纱记·别施》
- 11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语法:香销玉沉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死亡等。
- 12 气竭声澌
- 见“气竭声嘶”。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语法:气竭声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 13 天清气朗
-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示例:今日天清气朗,道清,你与我叫门公王安,打扫凉棚下干净,我操琴则个。明 无名氏《女真观》楔子
- 14 连枝同气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出处:《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语法:连枝同气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鹊巢鸠处纷争夺,连枝同气竞反覆。清·刘青藜《地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