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苟同简介
不敢苟同的意思
解释: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出处: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语法:
不敢苟同作谓语;用于处事。
示例:
对于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成语造句
- 1.小王唯唯诺诺奉承长官的行事态度,令人不敢苟同。
- 2.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臣对公子提议不敢苟同。
- 3.恕在下说句实话,留学生教育大有可为,但大人你这方法在下却不敢苟同。
-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小孩的态度也愈加严格起来,有时候我对今天孩子们的耽于娱乐,总是不敢苟同。
- 5.若说此茶如何妙趣,老朽倒是不敢苟同。
- 6.刚才有人说笔、墨、纸、砚都很重要,我有点不敢苟同,因为这说了等于没说,基本是一句废话。
英语翻译
- 英语:
beg to differ
- 日语:
いい加減に同調(どうちょう)したりはしない
- 其他:
<法>ne pas pouvoir l'accepter
不敢苟同相关词语
- 1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语法: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无坚不催
-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 3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法: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哪!”
- 4 人不知,鬼不觉
-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出处: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语法:人不知,鬼不觉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1)游击队人不知,鬼不觉地把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除掉了。(2)他自认为这件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其实未必人人不知。
- 5 老而不死是为贼
-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出处:《论语 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语法:老而不死是为贼作宾语、定语;指无德的人。示例: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正是你这样人!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 6 不耻相师
-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 7 牂羝不辨
- 形容愚昧无知。牂,母羊;羝,公羊。
- 8 万夫不当
- 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语法:万夫不当作谓语、定语;指人勇力超群。示例: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俺左良玉立功边塞,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个好健儿。”
- 9 水乳不分
- 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 10 酒不醉人人自醉
- 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语法:酒不醉人人自醉作宾语、定语;用于自我解嘲。示例:钱钟书《围城》:“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
- 11 好心得不到好报
- 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语法:好心得不到好报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好心得不到好报,我们还是省点劲吧!
- 12 计不旋跬
- 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出处:《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语法:计不旋跬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噬不见齿
- 比喻害人者阴险狠毒狡猾,不露凶相。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夫飞鸟之挚也俯其首,猛兽之攫也匿其爪,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
- 14 一声不吭
- 一句话也不说出处: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语法:一声不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动物凶猛》:“方方一声不吭地从人群中挤上来,用手里的砖朝这孩子的颅顶使劲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