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剪烛简介
西窗剪烛的意思
解释: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
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法:
西窗剪烛作宾语;指亲友聚谈。
示例:
清·纳兰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
西窗剪烛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剪烛西窗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诗人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雾,阴雨绵绵。他身处异乡,面对秋雨夜深人静,勾起对妻子的怀念,作诗《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happy reunion of friends chatting together late into the night
西窗剪烛相关词语
- 1 东驰西骋
- 同“东奔西走”。出处:清·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电传消息,或两国议和,交涉问题,而调查员东驰西骋,察其人心舆论,以知其彼此方针。”语法:东驰西骋作谓语、状语;指四处奔波。
- 2 东怒西怨
- 比喻迁怒于人。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语法:东怒西怨作谓语、宾语;指怨恨别人。
- 3 东窗消息
- 见“东窗计”。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语法:东窗消息作宾语、定语;用于诡计。
- 4 西台痛哭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语法:西台痛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
- 5 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语法:指东骂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22回:“一点笑容也没有,摔匙打碗、指东骂西,连饭也不给男子吃。”
- 6 东捞西摸
- 谓盲目地四处求索。出处: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语法:东捞西摸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7 东鳞西爪
- 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出处: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语法:东鳞西爪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比喻零散不全。示例: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东鳞西爪地记得几节。(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 8 西河之痛
- 痛:悲伤。指丧子之痛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语法:西河之痛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东冲西撞
- 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出处: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语法:东冲西撞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撞。
- 10 东闪西挪
-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语法:东闪西挪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1 东奔西走
-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出处: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语法:东奔西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到处奔波。示例:强如在中国东奔西走,受尽腌臜的气。(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回)
- 12 东诓西骗
- 指到处说谎诈骗。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语法:东诓西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欺骗。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外边东诓西骗。”
- 13 道西说东
- 谓乱加谈论。出处:《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语法:道西说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出处: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语法:火烛银花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