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抚事简介
感时抚事的意思
解释: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出处: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语法:
感时抚事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
示例:
刘师培《文说》:“虽感时抚事,亦志洁行芳。”
成语造句
- 1.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 2.他的诗词,感时抚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
- 3.五十年间似反掌,感时抚事增惋伤。
- 4.感时抚事,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 5.其词感时抚事,有苏之豪放,如首发于《长沙晚报》的《江城子·汶川地震感怀三首》之一《覆翼》“山崩地裂怵惊心。
- 6.感时抚事增惋伤,五十年间似反掌。
感时抚事相关词语
- 1 时绌举盈
- 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出处:清 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语法:时绌举盈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语法: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3 感天动地
-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语法:感天动地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感人。示例:这个故事真是感天动地的
- 4 时绌举赢
- 绌:不足;赢:有余。在衰败的时强做奢侈的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语法:时绌举赢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宋 郑兴裔《请罢建康行宫疏》:“盖言劳民伤财,时绌举赢也。”
- 5 阿尊事贵
- 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指迎合与侍奉权贵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楚元王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语法:阿尊事贵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6 张皇其事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出处:《宋史 张庄传》:“祖道及庄擅兴师旅,启衅邀功,妄言诸蛮效顺,纳款得地。当时柄臣揽为绥抚四夷之功。奏贺行赏,张皇其事。自昔欺君,无大于此。”示例:贾似道料定恭宗年少胆怯,故意将元兵消息,张皇其事,奏闻天子,自请统军行边。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
- 7 时见一斑
- 只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8 圣之时者
- 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出处:《孟子·万章下》
- 9 讬物寓感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10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语法:无时无刻联合式;作状语;同每时每刻。示例: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曲波《林海雪原》九)
- 11 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语法:祥风时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恭传》:“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
- 12 多管闲事
-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语法:多管闲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瞎操心。示例:有人当街随地吐谈,我去阻止,难道是多管闲事吗?
- 13 感激流涕
-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出处: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语法:感激流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度感激。示例:宋·孔平仲《续世说·李光颜》:“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
- 14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语法:安时处顺联合式;作谓语;指习惯现状,随机应变。示例:他长期以来安时处顺,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