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竭简介
滔滔不竭的意思
解释: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语法:
滔滔不竭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示例: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成语造句
- 1.青年正滔滔不竭的对颜璐说着什么。
- 2.萧墨滔滔不竭的说着大道理,还背起了古文,直到天亮,雨歇微凉。
- 3.白头翁一说起此人便滔滔不竭,连双眉都不住颤动。
- 4.唐承恩的嗓门很大,滔滔不竭地演讲,把其余众人都吸引了过来,来听他一个人丰富多姿的感情经历。
- 5.王越满意的点头,继续说着龙门多好多好,要不是一旁的张小花听烦了,不停的插嘴,恐怕王越要滔滔不竭的说下去了。
- 6.接着就是老套的流程了,领导们都拿着演讲稿开始滔滔不竭的说起来,反正就是称赞学校如何如何好,我们的选择如何如何的正确之类的。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英语翻译
- 英语:
shoot off one's mouth <talk nineteen to the dozen>
滔滔不竭相关词语
- 1 行不从径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语法:行不从径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2 虎毒不食儿
- 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3回:“自古虎毒不食儿,如今朝廷失政,大变伦常,各处荒乱,刀兵四起,天将不祥,祸乱已现。”语法:虎毒不食儿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3 恪守不渝
-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语法:恪守不渝作谓语、宾语;指严格遵守。示例:我们对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恪守不渝
- 4 滔滔不尽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出处:《清史稿 傅山传》:“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语法:滔滔不尽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 5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处:《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语法: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
- 6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语法:存而不议作谓语、宾语;指暂时不讨论的问题。
- 7 鸡肥不下蛋
-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语法:鸡肥不下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8 谩不经意
-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出处: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语法:谩不经意作定语、状语;同“漫不经心”。
- 9 丧言不文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出处:《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语法:丧言不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 10 邪不干正
-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出处: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语法:邪不干正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正义战胜邪恶。示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邪不干正,妖不胜德。”
- 11 不甘后人
- 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语法:不甘后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不甘落后的行为与思想。示例:在劳动中,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后人。
- 12 不怕一万
- 一件事有一万倍发生的几率
- 13 一毫不取
-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语法:一毫不取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4 直道不容
- 容:容受。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语法:直道不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