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简介
以直报怨的意思
解释: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语法:
以直报怨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
成语造句
- 1.以直报怨,并不是做没原则的滥好人或乡愿。
- 2.以直报怨的态度指明了对待恶的恰当方式。
- 3.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 4.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5.孔子反对以德报怨,倡导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社会反过来以怨报怨的,就是不幸中的悲哀了。
- 6.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可俗话又说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德怨之间,灵活把握!
以直报怨相关词语
- 1 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2 以暴易暴
-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语法:以暴易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周三》)
- 3 横行直撞
- 任意奔走,毫无顾忌。出处:《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先顾全武一骑马,一把刀,横行直撞,逢人便杀。”语法:横行直撞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肆意行动。
- 4 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出处: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语法:勖以大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语法:掉以轻心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否定句。示例:由于这样,好些人就对于文学作品中另一方面的道理—装饰的美掉以轻心了。(秦牧《两只青蛙》)
- 6 以心传心
-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语法:以心传心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传心授。示例:师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 7 习以成性
-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出处:《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语法:习以成性作谓语、定语;指习惯成自然。示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3卷:“由是而之习以成性,居官则不畏三尺,任职则不畏简书,攫金则不畏市人。”
- 8 以附骥尾
- 比喻因沾别人光而成名出处:《史记·伯夷列传》
- 9 有史以来
- 从古代以来示例: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难题。
- 10 不直一钱
- 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语法:不直一钱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身无分文。
- 1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语法: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作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12 以攻为守
- 以:凭借;用。用主动进攻的战略作为积极防御的措施。出处: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且吾又闻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语法:以攻为守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用于战斗、政治等。示例:在这次足球比赛中,主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 13 以一儆百
- 见“以一警百”。出处: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语法:以一儆百作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4 虚位以待
- 留着位置等待。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语法:虚位以待偏正式;作谓语;指留着位置恭候。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8回:“三年后再入京秋闱,甲科榜上一定会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