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颊坏疽简介
口颊坏疽的意思
解释:
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口颊坏疽相关词语
- 1 异口同韵
-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语法:异口同韵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 2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语法: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自古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
- 3 钳口不言
-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语法:钳口不言作谓语、定语;指不说话。示例:遇廷争则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 4 杜口裹足
-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语法:杜口裹足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十分害怕。示例:她被吓得杜口裹足不敢出门
- 5 众口纷纭
-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语法:众口纷纭作谓语、状语;指人多嘴杂。示例:巴金《秋》:“众口纷纭地议论着,哭叫和抱怨混在一起。”
- 6 坏植散群
- ①解散朋党。②指离心离德。出处:章炳麟《别录》第一卷:“经涉人事,忧患渐多,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坏植散群,四海皆是。”语法:坏植散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众口交攻
- 交:俱,共。许多人一起用话语攻击出处:《明史·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语法:众口交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失口乱言
- 说了不该说的话出处:《礼记·表记》
- 9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语法:食不充口作定语、状语;用于生活。
- 10 引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出处: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语法:引为口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异口一言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12 蛇心佛口
-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语法:蛇心佛口作宾语、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示例: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呪。明 王玉峰《焚香记 构祸》
- 13 口中雌黄
-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出处: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语法:口中雌黄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示例: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
- 14 授人口实
- 留给别人以话柄。出处:王闿运《致丁亲家书》:“比年频致物论,四督失官,授人口实,宠反为辱。”语法:授人口实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