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千里简介
尺幅千里的意思
解释: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出处:
《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语法:
尺幅千里紧缩式;作定语;比喻外形小内涵大。
示例:
清·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然未尝无短篇也,尺幅千里矣。”
尺幅千里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尺寸千里
成语造句
- 1.这幅画尺幅千里,气势磅礴!
- 2.他的小说开闔起伏,铺排得精彩得当,颇有尺幅千里之势。
- 3.这帧玉山风景照片,尺幅千里,鉅细靡遗。
- 4.诗词是一种精鍊的语言,能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
- 5.这幅画尺幅千里,气势非凡。
- 6.诗词是一种精链的语言,能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
英语翻译
- 英语:
insignificant size with profound meaning as panorama of a thousand li in a one-chi scroll
尺幅千里相关词语
- 1 转战千里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语法:转战千里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连续作战。示例:《晋书·马隆传》:“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 2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语法: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复句式;作分句;。示例:《北史 韩麒麟等传论》:“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 3 千古兴亡
- 千年的兴盛衰亡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语法:千古兴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千呼万唤
- 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语法:千呼万唤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示例:(1)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2)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千呼万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应当及时作出回答。
- 5 一毫千里
- 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出处: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语法:一毫千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空石长者《五星捉脉·论穴星葬法》:“所谓一毫千里,一指万山也。”
- 6 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出处: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语法:表里相合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配合。
- 7 皓月千里
-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语法:皓月千里作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景物。
- 8 一律千篇
-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出处: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语法:一律千篇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一个模式。
- 9 千了百当
-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语法:千了百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朱子全书 论语十六》)
- 10 青云万里
- 比喻前程远大。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第二出:“论做人要光前耀后。劝我儿青云万里,早当驰骤。”语法:青云万里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示例:今仁兄青云万里,亦由今始,愿努力自爱。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 11 一纸千金
-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出处: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语法:一纸千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千形万状
- 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出处:明·李东阳《题枯苍陈氏画》:“摩拟肖似,而极于变化,千形万状,不可窥测。”语法:千形万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事物等。
- 13 万草千花
- 无数种小草和鲜花。指花草种类繁多,不计其数。
- 14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语法:绵里藏针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示例:他说话总是含而不露,绵里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