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不崇坛简介
室不崇坛的意思
解释:
室:房屋;坛:堂基。指盖房子不加高地。比喻不崇尚奢华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语法:
室不崇坛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室不崇坛相关词语
- 1 寸步不移
- 寸步:形容距离非常短。连寸步也不移动。指严守原地。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尊老杜者病香山,谓其‘拙于马事,寸步不移,犹恐失之’,不及杜之‘注坡蓦涧’似也。”
- 2 百不一存
-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出处: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语法:百不一存作宾语、定语;指全部丧失。示例:《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徒,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 3 百足不僵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出处: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语法:百足不僵作宾语、定语;指垂死。
- 4 分毫不取
- 见“分文不取”。
- 5 合则留,不合则去
-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出处: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语法:合则留,不合则去作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6 犯天下之不韪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语法:犯天下之不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示例: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 7 冰炭不同炉
-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语法:冰炭不同炉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示例:你深思虑,因何难共处?岂不闻冰炭不同炉。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 8 人遐室迩
-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出处: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山川在目,室迩人遐。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
- 9 势不可当
-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出处:《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语法:势不可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 10 山不转水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语法:山不转水转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示例:王朔《懵然无知》:“山不转水转,没准将来还要因为什么共事呢?”
- 11 数奇不偶
- 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不偶:不遇。指遭遇不顺利出处: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不偶也?”语法:数奇不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词不悉心
- 悉:尽,全。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 13 络绎不絶
- 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
- 14 衣不兼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出处:清·汪琬《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语法:衣不兼彩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