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啵呲嘚
-
1.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炼钢]
( 楼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考题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2003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0—25题。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
⑷维:维系。引申为辅助。
⑸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 其义可乎(义务)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4.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 [解题思路点拨] 第20题和第21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第2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23、24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23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
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能用原文。
2. 语文文言文哪几课是重点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30、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目录中带*通常都不用
3. 安徽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
都要复习的。一般来说初二初三的更重要一些。
附上近十年安徽中考卷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一些课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曹刿论战》
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005年——《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论语》(课改卷)【《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统一卷)】
2007年——《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比较
4. 谁能告诉我语文中考知识点都有什么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 *** 、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5. 《马说》的考试试题 含有对联题目
《马说》中考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通___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______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哪本比较好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为我们明确地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这应该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
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初中文言文的文体分析
初中文言文复习是中招复习中的难点,按文体复习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文言文,效果会好些。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这种文体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赠序: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内的精典语段。
(一)考点主要有: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教材规定的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7. 现代文文言文
1——4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题省份 2004年出题省份 〈为学〉 泉州P80 〈桃花源记〉 海淀P40、北京P65 〈爱莲说〉 维坊P13 〈公输〉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峡〉 益阳P25 吉林P31、南京P85 〈记承天寺夜游〉 广东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传〉 安徽P36、山西P62 维坊P17、河北P61、广州P66 〈孙权劝学〉 上海P4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南宁P50 广东P18、包头P21、安徽P39 〈核舟记〉 南昌P55 〈马说〉 厦门P77 福州P42 〈与朱元思书〉 南通P86 〈小石潭记〉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黄冈P77 第五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广州P2、南京P4 济南P72 〈醉翁亭记〉 安徽P36、天津P44 哈尔滨P5、温州P61、长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兴P89 烟台P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庆P47 四川P33 〈岳阳楼记〉 辽宁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长沙P75、大连P82 第六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鱼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师表》 镇江P18、上海P41、兰州P73、黑龙江P90、哈尔滨P92 四川P35、厦门P56、沈阳P70 《曹刿论战》 桂林P20、嘉兴P89 重庆P27、黑龙江P29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大连P57、济南P69 南昌P12、济宁P23、昆明P45 《送东阳马生序》 天门P83 佛山P55、广州P66 诗词鉴赏题 题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广州P3 〈渔家傲〉 桂林P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河南P34 《破阵子》 天门P83 〈春望〉 四川P35、扬州P48 〈浣溪沙〉 广州P6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黄冈P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桂林P8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
无过之过 晏子与高缭的故事 求原文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注释①高缭,晏子属臣。②仕:旧称做官为仕。③爵位,君主时代,贵族封号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级。④仄陋。仄,狭窄。陋,鄙浅。这里指狭窄浅薄。⑤四维。维,维系,引申为辅助。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至于《管子u2022牧民》所谓的礼、义、廉、耻四维,是为人四德。晏子自称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张网之绳,帮他撑张立国之网。他把高缭看做协助稳固事物的大绳。⑥弼:纠正。⑦过,错误。⑧尝 ,曾经。⑨夫子:指晏子⑩事夫子:侍奉晏子2023-08-05 06:51:191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之逐”的意思
高缭辅佐晏子,晏子把他赶走了.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高缭辅佐晏子,晏子把他赶走了.其他辅佐晏子的人向晏子进谏说道:“高缭辅佐您三年,您都没有提拔他,却把他赶走了.这从道义上怎么说的过去呢?”晏子说道:“高缭是个没有用的笨人,(四维之然后能直我也不会翻译),现在他辅佐了我三年,都没有帮我做成什么事,因此就把他赶走了.”2023-08-05 06:51:261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高缭是不义的?
高缭不给宴子提意见!!2023-08-05 06:51:332
晏子逐高缭的启示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在齐国的宰相晏子那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足以逐之也。”用今天的话解释大概意思就是: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料,必须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成一件器具。可是,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足足三年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足以把他辞退了。 晏子逐高缭的这番话,仔细琢磨,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特别是年末岁尾,各单位、各部门、各位领导都在述职评议之时,还是很有一番启示的。 现实工作中,绝大部分领导,对于那些襟怀坦白、踏实能干,又敢于对上级领导提出批评或者不同意见的人,总是给予信任,委以重担的。就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勇于“弼吾过”。决不会因为某人曾经指出自己的过错,让自己有点“难看”,甚至下不了台,就另眼看待。可惜的是,也有极个别领导偏偏喜爱那些“未尝弼无过”的人,觉得他们听话,不给自己添麻烦,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往往这些人也会投其所好,你想甜的,他会给你塞块糖;你要辣的,他会给你撒把辣椒粉。本不该委以重任的人却偏偏得到领导的器重。结果,这种领导干部就会因为身边有这些人包围着而整天昏昏然,全然不知自己身上的缺点、工作中的问题。到头来,是害了自己,也无法向上级组织交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种领导干部应该从晏子逐高缭的事情中得到一点教益的。记得采纳啊2023-08-05 06:51:421
高缭仕于晏子文言文阅读题
1. 文言文对比阅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 高缭仕于晏子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赶他走。左右的人劝说:高缭侍奉您三年了,不给他爵位还赶他走,于道理不合。晏子说: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要反复锤炼才能成材。现在这个人跟随我三年,却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这是我要赶他走的原因。 2. 晏子使楚晏子逐高缭对比阅读答案〕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8、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1)然则何为使子译文: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派您(来)呢?(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现在这位先生侍奉我三年了,没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赶他走.10、〔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答:“以晏子短”,看晏子身材矮小,以貌取人.〔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答:“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从来没有驱赶官员离开的先例,怀疑道义上说不过去.11、〔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答:因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说自己之所以来楚国是因自己是“不肖者”,实际上是说因为楚国国君“不肖”(即无德无才).这是以退为进的外交辞令.说自己是“仄陋之人”,是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高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有过纠正之举,即三年来没有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作为.12、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机智过人,善于辞令.用人唯能.。 3. 一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晏子逐高缭》 晏子(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的齐国大夫,有一年他很生气地撵走了手下供职多年的助手高缭,其他的人见后都问晏子,高缭在你手下踏踏实实供职那么多年,从没犯过错误,你不仅不提拔他,还要把他撵走,让他很没脸面,这在道理上说得过去吗?晏子回答说,做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可是这么多年来,高缭在我身边从没指出过我个人的缺点和工作中的错误,这说明他严重失职,所以我要撵走他 (“是以逐之也”)。 古训曰:“道我善者是我贼,道我恶者是我友”。晏子明智地认为,多年一直没有“道我恶”,一直没有说我不爱听的话的高缭不是自己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2023-08-05 06:51:491
宴子为什么不把朋友高缭介绍给齐景公
要信任别人,凡事包容,凡事尊重,有大格局、大心量。万事不能怪别人,要怪的永远是自己,并且能做到不断修证自己的缺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古话是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要信任别人,凡事包容,凡事尊重,有大格局、大心量。万事不能怪别人,要怪的永远是自己,并且能做到不断修证自己的缺陷。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不仅以“和谐”的政治理念犯颜直谏,批评齐景公,帮他改掉种种不利于国家的言行,而且要求别人也得这样对待自己。他有个老朋友叫高缭,晏子很信任他,请他当自己的大管家。高缭工作踏实认真,勤勤恳恳,可三年之后,却被晏子炒了鱿鱼。晏子身边的人认为高缭没什么过错,不应该辞退他。晏子说:“我是毛病很多的人,得有大家随时批评、指正才干得好,可是高缭在我身边待了三年,却从来不批评我,不帮我弥补过失,这样的人我没法用,只得辞退他。”后来齐景公要让高缭到朝廷做官,晏子不同意,说:“高缭做事,只是为了那顶官帽和那份工钱,连对我都不敢批评,一味唯唯诺诺,怎么可能指出您的过失,又怎么能用他治理国家呢?”一禅可见,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包容,应当是“和而不同”的,这才是“君子之和”。我们身边有很多有不同见解和认识的人,他们就是一面镜子,不断照映出我们自身的问题。找出问题,我们才能改正,人就是要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进步。我收到过一封邮件,是关于哈佛大学的精英凌晨四点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发邮件的人拍到好多照片,他发现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围在图书馆里面读书、写计划、写报告。想想我们凌晨四点在干什么?佛教的僧侣也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一天的修行,看来,不管你是想修行“成就”,还是做事业想要“成功”,原理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佛教徒从现在开始不学习了,那佛教不到一百年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佛教徒不仅要研习佛法,也要学社会的知识,以及其他宗教的优秀理念。除了学习,还要有自己2023-08-05 06:51:562
一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晏子逐高缭》
晏子是一个赏罚分明,任冕有方的人。启示是:我们要赏罚分明,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2023-08-05 06:52:033
从晏子辞高缭这件事中,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和公开马甲户口没聚会呀2023-08-05 06:52:123
晏子辞退高缭表现了晏子是什么样的人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原文 高缭①仕于②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之⑤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 ①高缭:晏子的属臣。 ②仕:旧称做官为仕。 ③爵位,君主时代,贵族封号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级。 ④仄陋。仄,狭小。陋,鄙浅。这里指卑微。 ⑤四维。维,维系,引申为辅助。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至于《管子·牧民》所谓的礼、义、廉、耻四维,是为人四德。晏子自称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张网之绳,帮他撑张立国之网。他把高缭看做协助稳固事物的大绳。 ⑥弼:纠正。 ⑦过:错误。 ⑧尝 :曾经。 ⑨夫子:指晏子。 ⑩事夫子:侍奉晏子。 译文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他的随从规劝晏子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没有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这是道义允许的吗?”晏子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现在高缭这个人侍奉了我三年,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2023-08-05 06:52:212
《晏子逐高缭》中,“其义可乎”的“可”是什么意思
可以2023-08-05 06:52:282
关于晏子的故事翻译
1. 关于晏子的故事(文言文)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2. 晏子故事两则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言文译文:晏子故事两则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3. 有关晏子的故事 文言文 社 鼠① 4. 关于晏子的故事 1、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2、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 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 3、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 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 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5、晏子谏祷雨 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 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涸。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景公:“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乡野间,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或许能够求得来雨呢?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结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2023-08-05 06:52:461
晏子逐高缭中晏子为什么要将高缭赶走
晏婴不是讲了么:我晏婴,是个见识浅薄的人,靠四周的人对我纠正然后才成为了正直之人。如今,高缭跟随我三年,但是从没纠正过我的过失,因此足以驱逐他。就是说高缭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只会随声附和,对晏婴执政没有任何益助,因此驱逐了他。2023-08-05 06:52:551
晏子使楚 晏子逐高缭对比阅读答案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8、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1)然则何为使子译文: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派您(来)呢?(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现在这位先生侍奉我三年了,没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赶他走。 10、〔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答:“以晏子短”,看晏子身材矮小,以貌取人。〔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答:“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从来没有驱赶官员离开的先例,怀疑道义上说不过去。11、〔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答:因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说自己之所以来楚国是因自己是“不肖者”,实际上是说因为楚国国君“不肖”(即无德无才)。这是以退为进的外交辞令。说自己是“仄陋之人”,是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高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有过纠正之举,即三年来没有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作为。12、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机智过人,善于辞令。用人唯能。2023-08-05 06:53:031
晏子逐高缭的阅读练习
1.高缭侍奉您三年了,不给他爵位还赶他走,2.现在这个人跟随我三年,却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这是我要赶他走的原因。3.因为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认为晏子赶他走于道理不合4.仄陋之人既是自谦,也是自明,人孰无过?都是过错的,所以需要理智和提醒。5.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2023-08-05 06:53:101
晏子振民文言文答案
1. 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的文言文翻译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 出处:《晏子春秋 ·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原文: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译文:景公时,闹饥荒。晏子请求给百姓发放粮食,景公不同意。晏子主管修筑路寝之台,他命令官吏提高雇工的工钱,增加道路的长度,延缓工期,而不加以催促。三年后台子筑成,百姓也得到振济。所以君王满意于游玩,百姓粮食能饱足。君子说:“按照政策晏子只想发放给百姓粮食罢了,如果不能实现,就借助(自己掌管的)事物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2. 晏子使楚晏子逐高缭对比阅读答案〕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8、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1)然则何为使子译文: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派您(来)呢?(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现在这位先生侍奉我三年了,没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赶他走.10、〔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答:“以晏子短”,看晏子身材矮小,以貌取人.〔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答:“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从来没有驱赶官员离开的先例,怀疑道义上说不过去.11、〔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答:因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说自己之所以来楚国是因自己是“不肖者”,实际上是说因为楚国国君“不肖”(即无德无才).这是以退为进的外交辞令.说自己是“仄陋之人”,是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高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有过纠正之举,即三年来没有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作为.12、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机智过人,善于辞令.用人唯能.。 3.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安排烛邹管理鸟,然而鸟逃跑了。齐景公很生气,下令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罪,请让我历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历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死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鸟的原因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君王看重鸟而看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要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2023-08-05 06:53:171
晏子使楚中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跟事例 快速
外交家2023-08-05 06:53:253
晏子逐高缭中'樱仄陋之人也的意思
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鄙浅的人。这里“仄陋之人”既是自谦,也是自明,人孰无过?都是有过错的。狭窄、粗鄙,才更需要理智和提醒。2023-08-05 06:53:333
简单的寓言 文言文 不要拔苗助长之类的
而非2023-08-05 06:53:422
《晏子逐高缭》曾无以爵位而逐之的 曾 和 未尝弼吾过的 未 什么意思
曾无以爵位,而逐之曾”字读zēng,意思为:从来,一直句意: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未尝弼吾过未:没有 尝:曾经句意: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2023-08-05 06:54:011
文言文写钢铁tch
1. 炼钢文言文说明方法 《炼钢》是北宋的一篇 文言文,作者是沈括。其中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作比较、摹状貌和打比方。 原文: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③,锻令相入④,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⑤耳,暂假⑥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⑦,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⑧锻坊⑨,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⑩,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2注释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37393561 ①柔铁:熟铁。 ②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 ③泥封炼之:用泥将它封起来冶炼。 ④入: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 ⑤伪钢:沈括认为这种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钢,所以称其为伪钢。 ⑥假:借。 ⑦生铁自熟:生铁自然就成了熟铁了。 ⑧磁州:地名,治所在今河北磁县。 ⑨锻坊:炼钢铁的作坊。 ⑩筋:这里指面筋。 濯(zhuó):洗,制面筋时需用水洗去淀粉。 柔面:这里指制面筋时用水洗去的淀粉。 莹:光洁明亮。 黯黯然:暗淡的样子。 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 3译文 手风箱冶铁炉 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这是最精纯的铁,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后又显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铁炼尽了而全无钢的,这都和铁的产地有关系。 2. 读完《炼钢》这篇文言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感慨于我国古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和沈括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原文: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③,锻令相入④,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⑤耳,暂假⑥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⑦,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⑧锻坊⑨,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⑩,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译文: 手风箱冶铁炉 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这是最精纯的铁,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后又显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铁炼尽了而全无钢的,这都和铁的产地有关系。 3. 文言文锻钢法怎么翻译 锻钢法(原文)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 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译文)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用柔铁盘屈起来,再把生铁嵌裹在它的中间,用泥封好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这叫团钢,也叫作灌钢。 这不过是伪钢罢了,暂时依靠生铁使它坚硬,再经过两三次烧锻,生铁自然成为熟铁,仍然还是柔铁。然而天下没有人认为不对,是因为不认识真钢罢了。 我出使时,到过磁州锻铁作坊,看过炼铁,才认识了真钢。凡是有钢的铁,就像面里有面筋,洗尽柔面,那面筋就现出来了。 炼钢也是这样,只需要选取精铁,锻打一百余次,每锻一次就称一次,锻一次就减轻一点,直到锻打多次而斤两不再减少,这就是纯钢了。即使再锻百次,也不会损耗了。 这乃是铁里面的精纯部分,它的色泽清明,磨光后就呈现出黯淡的青黑色,与一般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锻炼精铁,直到耗尽而完全没有钢的,这全取决于出产的地方。 (本回答摘自《百度百科》)。 4. 炼钢文言文为什么从假钢写起 由“假钢”写起,一则由“假钢”的炼法引出“真钢”的千锤百炼之法,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二则可以形成对比,突出“真钢”之奇。 译文供参考:手风箱冶铁炉 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 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 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 这是最精纯的铁,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后又显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铁炼尽了而全无钢的,这都和铁的产地有关系。 5.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炼钢] ( 楼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考题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2003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0—25题。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 ⑷维:维系。引申为辅助。 ⑸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 其义可乎(义务)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4.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 [解题思路点拨] 第20题和第21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第2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23、24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23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 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能用原文。2023-08-05 06:54:091
晏子出使楚国之前有没有想到楚王和他的臣子会为难他?请揣摩晏子出使前的心理活动
应该想到了。《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2023-08-05 06:54:173
从选文高缭仕于晏孑,晏子逐之.中高缭为什么被辞退
从选文高缭仕于晏孑,晏子逐之.中高缭为什么被辞退?答:高缭在晏子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晏子要把他辞退的原因。2023-08-05 06:54:241
晏子逐高缭中 其义可乎中 义 什么意思 四维之然后能直 的直什么意思
道义 and 稳固2023-08-05 06:54:311
晏子的资料和著名事迹
晏子,名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烟台莱州市平里店,还有说是德州齐河人,山东菏泽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著名事迹 一、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当前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当下“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二、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招待晏子的官员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晏子进去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把袖子举起来,可以遮住太阳;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子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最能言善辩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楚王觉得是个妙计。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叶子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四、和楚臣论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怎么也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五、舌战群雄 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 六、二桃杀三士 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侍齐王,皆勇猛异常,但居功自傲,不讲礼仪。晏子视为祸患,建议景公杀之。景公担心武力无法制服,于是晏子让齐景公赏赐二桃,让他们论功而食。公孙接以曾搏击野猪和幼虎拿得一桃,田开疆曾引兵退敌亦拿一桃,古冶子陪景公渡河,曾斩鼋除怪,自持功高,拔剑而起。田开疆和公孙接说:“论勇论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让,是贪心,不敢自杀,是没勇气,因而都退还了桃子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生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不死无勇,也自杀了。 三士既死,景公以士礼安葬。 晏子以二桃杀三士,消除了政治隐患,其智慧非同寻常。现存三士冢。 七、纪国金壸 齐景公到纪国故地游玩,得到一个金壶,打开来看,里面有朱砂文书,写道“无食反鱼,勿乘驽马。”景公说:“说得好啊!按照这话的意思,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吃鱼不要翻过来,是说不要把民力用尽吧!不要乘坐驽马车,是说不要把小人安在身边吧!” 景公问:“纪国有这样的文书,为什么还会灭亡呢?”晏子答道:“它的灭亡自有原因。我听说,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悬挂在大门上。可是纪国有这样的良言,却把它当成水灌进壶里,它不灭亡还有什么好结果呢?” 八、智论生死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自古人都不死,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保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将辅佐他们,您将戴着斗笠穿着粗衣,手持大锄小耙弯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间,哪儿还有闲工夫忧虑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你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还会有时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了国君,可笑你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而哭泣,这是很不仁义的啊!我对不仁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艾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九、遄台陪侍 齐景公田猎回来,晏婴在遄台陪侍,梁丘据处处想讨齐景公的喜欢,也急忙赶来陪同。齐景公高兴地说:“看来只有梁丘据与我相和啊!”晏婴说:“梁丘据与您只能说是同,怎么能说是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还不一样吗?”晏婴答道:“当然不一样了。和就像制好的肉羹,用醋酱盐梅烹调鱼肉,以薪炎炖煮,厨师再加好各种调料,口味佳美,君子食之,平其心火,这才叫和。君臣的关系也是这样。君认为对但实际上不对的事情,臣就应该指出其不对;君认为不对但实际上对的,臣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方面。这样政治就会平稳而无偏差,人民也无争心。先王治民也用济五味,和五声之法,以平稳百姓之心,使政治成功。演奏音乐也像调味一样,有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言、八风、九歌,这九者相和,然后才能成为一首优美的乐章。君子听了,可平其心,可和其德。现在梁丘据却不是这样,您只要一说行,他就说行;您要说不行,他就说不行。这就像做饭时水里再加上水,谁能吃呢?弹琴时只是一个声音,谁能听呢?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同,这样做行吗?” 史载,梁丘据是齐景公时的一个佞臣,专会对君主阿谀奉迎,而齐景公对这样的人却很赏识,倍加宠爱,说只有他才与自己相和。晏婴的这段话专为此而发,他很深刻地辨析了“和”与“同”的差别,“同”就是不同人事的相同一致,而“和”则是不同人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也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发展,其实也就没有了事物差别、个性的存在。而只有“和”才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完美形式,不同的食物经过调和才能成为美味,不同的声调节奏经过调和才能成为一首完美的乐章。晏婴这样做的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进行一种抽象的名词分析,其实他是借此向齐景公讲述治国为政的道理,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君子应该和而不同”,并巧妙而含蓄地批评了梁丘据的一味逢迎和齐景公的不辨忠奸,起到了劝谏齐景公远离佞人而亲近谏臣的目的,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先秦贵族“主文而谲谏”的君子风度。 十、死马杀人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十一、景公葬妾 齐景公的爱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二、烛邹养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十三、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十四、辞退高缭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于道义不合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十五、景公嫁女 齐景公有个宠爱的女儿,他想把她嫁给晏子。景公于是到晏子家宴饮,饮酒酣畅时,景公看见了晏子的妻子,问:“这是您的夫人吗?”晏子答道:“对,她是。”“嘿!又老又丑。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请让她充实先生您的内室。” 晏子离开坐席回答道:“如今她确实是又老又丑,可是我与她共同生活的时间很长了,过去她又年轻又漂亮。况且人本来就是以少壮托付于年老的,以漂亮托付于丑陋的。她曾经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虽然君王有所恩赐,但能因此让我背弃她的托付吗?”晏子拜了两拜谢绝了。 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2023-08-05 06:54:409
晏子逐高缭对你为人处事方面有什么启示
高调做人,低调做事2023-08-05 06:55:283
晏子劝齐王 还有晏子的什么故事
晏子使楚2023-08-05 06:55:354
关于晏子的故事文言文100字
1. 那个,关于晏子的文言文,100字以内,两篇 晏子使楚,一篇是那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什么什么的,还有一篇是楚王在门口难为晏子,让他走旁门什么的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2. 有关晏子的故事 文言文 社 鼠①u0624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 公曰:“何谓 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 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 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u0621B11 u0623,腹而有之u0621B12u0623,此亦国之社鼠也。”u0624 【作者介绍】u0625 《晏子春秋》,相传为晏子所作,实际是后人根据其言行编写的。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 ,史称晏平仲,春秋时代齐国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任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五十章。 其文短小精悍,活泼流畅。u0624 【注释】u0624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 子:即晏婴,齐国大夫。 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 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 ⑤托:寄托。⑥败:毁坏。 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 故:原因。⑧人主:国君。 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 ⑨蔽 :蒙蔽、隐瞒。⑩卖:卖弄。 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 u0621B11u0623案据:把持,保护。 u0621B12u0623腹:厚。 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 之:代词,指 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u0624 【译文】u0625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u0625 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u0625 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u0625 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 老鼠喜欢到那 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 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 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 这些人实在是贻 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u0624 【题旨】坏人,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庇护,其危害就更大。u0624 晏子之御①u0625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 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门 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⑨。” 其后夫自抑损⑩,晏子怪 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u0621B11u0623。u0624 【注释】u0624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窥:读kuī亏,偷看。③盖:车上的伞。 ④策:鞭打 。驷:读sì四,古代一辆车上套的四匹马称驷。 ⑤去:离去,意即“离婚”。⑥相:用作 动词,为相,作相国。 ⑦志念深:即深谋远虑。⑧自下:虚恭谦下。 ⑨是以:所以,因此。 ⑩抑损:谦退,谦逊。 u0621B11u0623大夫:我国奴隶制社会中,诸侯国臣属分三等:卿、大夫、士。这里泛指官员。 u0624 【译文】u0625 晏子提任齐国的相国。一天,他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只见自己丈夫为晏子 驾驭车马,坐在车上的大伞之下,挥鞭催马,趾高气扬,十分得意。 u0625 过了一会,车夫归来,他的妻子便要和他离婚。u0625 车夫莫名其妙,忙问妻子缘故。 u0625 妻子说:“晏子高不满六尺,身为齐国宰相,名扬天下。今天,我看他外出,虽然胸怀大志 ,满腹韬略,却显得十分谦虚。 而你身高八尺,不过作人家的车夫,却神气十足,不可一世,所以,我不愿再和你一起生活了。”u0625 从此以后,车夫便谦虚谨慎起来。 u0625 晏子见了,感到很奇怪,就询问车夫。u0625 车夫如实相告,晏子听了,感叹不已,于是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u0624 【题旨】对比批评能见效,改正错误自受益。u0624 牛头马肉①u0625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 者,裂其衣③,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 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④,而禁之 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⑤。u0624 【注释】u0624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饰:服饰,装 饰。 ③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④内:内宫。 ⑤逾:越,过。莫之服:即“莫服之”。 之 ,代指“男子饰”。u0624 【译文】u0625 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女扮男装,结果上行下效,一时成风,全国妇女都穿起男服来。 u0625 灵公使官吏禁止,下令说:“凡是女扮男装的,一律撕毁所穿衣服,扯断所系带子。”u0625 然而,尽管人们亲眼看到有人受罚,女扮男装的风气还是煞不住。 u0625 灵公对此很伤脑筋。这天,晏子进见,灵公问道:“我让官吏严禁国中女扮男装,还下令毁掉她们的衣带,这一切人们都亲眼所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 晏子回答说:“您允许宫廷嫔妃女扮男装,却对外禁止,这好比肉店门口高。 3. 【晏子的机智小故事不要晏子使楚,在100字以内】 华而不实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晏子发笑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晏子逐高缭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于道义不合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4. 关于晏子的故事 晏子的故事 (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麽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 吃喝玩乐的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麽都不说了。 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二)齐景公葬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徵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麽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启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须要仔细的想一想;那些事是应该做的,那些事是不应该做的;那些事应当先做,那些事应当后做。假如你功课还没做好,便先想到要去游玩;或是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那就跟齐景公不先考虑照顾贫苦的老百姓,却要花大笔的金钱厚葬一条狗一样,都是错误的行为。 (三)伟大的外交官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麽会遣你来?」 晏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麽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麽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启示: 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 我们接待客人,应该殷勤而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让讥笑别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骂了自己。 (四)假脚成为抢手货 春秋时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劝说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两语,或简单的行动,四两拨千斤,解决问题,化解解突。 例如,齐景公在位时,刑律繁多而严苛,许多人遭到被砍脚的处罚,面对这项苛政,晏子想进谏,却担心和国君正面冲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机会来了。齐景公问晏子说:「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麽东西贵,什麽东西便宜吗?」 晏子说:「当然知道。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为什麽?」齐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诉景公,因为犯了大小不等的错而断脚的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派不上用场,不如假脚来得实用。 齐景公听完哭笑不得,因而减轻刑戮。 晏子故做轻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实是用装疯卖傻法摆平问题。 5. 求关于晏子的文言故事(要加译文)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6. 【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不超过100字)】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望梅止渴 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曹操,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有一次,天气非常地热,他带领几十万的大军经过一片大原野,士兵们从早上走到下午,肚子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喝过一口水. ·完壁归赵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 7. 《晏子使楚》文言文,写出你体会到的楚王和晏子的特点,并给故事加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 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 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2023-08-05 06:55:421
你觉得晏子聪明吗?你还听过哪些关于晏子的故事
春秋时的晏子很聪明,机智,应变奇快,他有很多故事,现提供几例,供君欣赏。、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2、晏子二桃杀三士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宗族,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而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适逢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鲁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3、无过之过(晏子逐高缭)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u201e高缭无过u201f。”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4、晏子之御者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5、晏子辞婚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女儿,从小就生得乖巧可爱,特别惹人喜欢,齐景公对她更是爱如掌上明珠。齐景公从宫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女官,对女儿辅导培养。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长大了,不仅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成了朝野皆知的绝代佳人。渐渐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把齐景公愁坏了。许多上卿、大夫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这位佳人。一来可以跟国君联姻,即使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至于遭到砍头、抄家的惩罚;再者,百官知道后都会来巴结自己,说不定能捞到很多的好处。但是当时有个规矩,就是诸侯之女嫁给诸侯之子,可景公担心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去,父女就再难见面了,而且一旦两国交战,女儿的处境就更难了,他放弃了这种想法。他又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国内的臣民,这样是离女儿近一些,可以常见到女儿。但他又担心门不当户不对,被人笑话,便也放弃了这种想法。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晏子,晏子身为齐国的相国,女儿嫁过去,做一位相国夫人,也不算辱没门庭。但他不知道晏子是否同意,不能贸然行事,必须亲自去听听晏子的意见。这一天,齐景公坐车来到相国晏府。晏子见国君到来,慌忙出来拜见,说道:“不知君侯光临,有失远迎,臣罪该万死!”齐景公说:“相国不必客气,寡人在宫中呆腻了,来到相府与相国唠唠家常,不必大惊小怪。”晏子吩咐家人赶快摆酒,为君侯接风。既然是家宴,晏子也就不拘礼了,唤出相国夫人来给齐景公斟酒。齐景公问:“这是相国夫人吗?”晏子回答:“对,这是臣的糟糠之妻。”齐景公等相国夫人退下后,说:“唉!真是又老又丑啊。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就把她嫁给相国做妻子吧!”晏子离开坐位,对着齐景公恭敬地回答说:“现在她是又老又丑,可我与她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也赶上过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年华。况且人都是在年轻时把将来年老时托付给对方,在漂亮时把将来丑陋时托付给对方,我已接受了她的托付,对她做出终身的承诺了。君侯想赏赐给我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难道是想让我背弃妻子的托付而抛弃她,另寻新欢吗?”晏子说完,向景公拜了两拜,婉言拒绝了这件婚事。人生哲理:夫妻之间应信守对爱情的庄严承诺,不可因对方年老色衰而喜新厌旧。6、晏子谏齐景公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7、谏景公置酒泰山景公在泰山的南边摆酒宴,酒喝多了,景公四处望望他的土地,长叹起来,流下了几行眼泪,说:“我寡人将离弃这堂堂的国家而死么!”左右有三个人帮助景公哀哭,说:“我们是小人,还将感到难于去死,更何况您了!离弃这国家而死,那岂是可行的呢!”晏子却独自拍着大腿,仰天大笑道:“今日的宴饮真高兴啊!2023-08-05 06:55:501
关于晏子的故事300字
乖我不想说2023-08-05 06:56:213
关于晏子的故事的名字
南橘北枳tyvfcyc2023-08-05 06:56:326
楚人文言文翻译
1. 《楚人齐语》文言文翻译 古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评注: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视客观环境、周围风气对人的影响。 〔现代汉语〕 有一天,孟子问戴不胜说:“如果有一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应该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戴不胜回答说:“应该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固然不错,可是他的许多楚国同胞整天和他说楚国话,就算每天用鞭子督促他,想让他学好齐国话也是很困难的;可要是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之间住上几年,那时你就是天天鞭打他,强迫他再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2. 楚人徙越文言文翻译 鲁人徙越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一个“鲁人徙越”的故事。故事说: 鲁国京城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善于编草鞋,女一善于织白绸子,两口子兢兢业业,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有一天,两口子想要搬到越国去谋生,便收拾这具行李。邻居看见了,劝告他们说:“不要到那里去,去了,你们会受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 邻人说:“草鞋是给人穿在脚上的,可是越国教师都是水乡,越人从小就关脚板走路,不用穿鞋。绸子是为了做帽子给人戴在头上的,可是越国经常有暴雨,越人个个蓬头散发,从不戴子。你们的手艺固然不错,可是去到一个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手艺一点儿也用不上,怎么不受穷呢?” “鲁人徙越”这个故事,说明鲁国的这个鞋匝夫妇,产了解越国的生活习惯,只身的手艺和想当然,就要搬到陌生的越国去谋生。他们不懂得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转移的,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单凭老经验和主观愿望是要碰壁的。倘若不是邻人相劝,改铸成大错,穷迫而归。 3. 文言文“楚人以晏子短”的翻译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赶他走。左右的人劝说:高缭侍奉您三年了,不给他爵位还赶他走,于道理不合。晏子说: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要反复锤炼才能成材。现在这个人跟随我三年,却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这是我要赶他走的原因。 4. 楚人怡笑文言文翻译 楚人贻笑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 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 收了足足有几斗.?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 ,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 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苦无 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 5. 楚人养鸦文言文翻译 《韩非子·楚人养鸦》小寓言原文及译文: 楚人偶得一鸦,全体皆白,甚喜,告之亲友,皆不信,曰:汝定是为其鸟朦眼尔。楚人自信其鸟与众不同,敬若神明,遂悉心供养之。 楚人为其购金丝笼,未顾得妻儿食不果腹,为其吃食,下河摸虾冻伤其腿、上树抓虫摔伤其腰,劳苦奔波,不足为旁人道也。 一日,楚人需远行,遂带“白鸦”,途中暴雨,避不及,鸟遭雨淋,退白变黑,楚人大惊:尔等鸟儿,欺吾四载,呜呼,天下乌鸦一般黑!遂闲云野鹤,逍遥四海,修为高僧。 《韩非子·楚人养鸦》小寓言原文及译文:teacherM简译: 有个楚人偶然得到一只“白鸦”,全身都是白色的,他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亲友们,大家都不信,说:“你肯定是被那只鸟儿迷了眼罢了。”这楚国人自己相信这只鸟儿与众不同,对“白鸦”敬若神明,于是全心全意地供养侍奉它。 楚人为鸟儿买了金丝鸟笼,都顾不上妻儿们食不果腹,就为了给这鸟儿弄东西吃,楚人下河摸虾冻伤了腿、上树抓虫摔伤了腰,凡此种种,劳苦奔波,没法向别人说明。 有一天,楚人要出门远行,于是就带着“白鸦”一起,途中遇到暴雨突降,躲避不及,鸟儿也被雨淋湿了,就褪去了白色变成黑色的了,楚人大吃一惊:你们这些鸟儿,骗了我四年,啊呀呀!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楚人从此如闲云野鹤一般,周游天下,逍遥四海,最终修行成为一位高僧。2023-08-05 06:56:571
文言文“楚人以晏子短”的翻译
楚国人认为晏子矮小2023-08-05 06:57:237
晏子逐高缭原文及翻译 晏子逐高缭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1、原文: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2、译文: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2023-08-05 06:57:481
晏子春秋的原文及翻译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赶他走。左右的人劝说:高缭侍奉您三年了,不给他爵位还赶他走,于道理不合。晏子说: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要反复锤炼才能成材。现在这个人跟随我三年,却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这是我要赶他走的原因。 原文 高缭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足以逐之也。” [编辑本段]注解 ①高缭,晏子属臣。②爵位,君主时代,贵族封号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级。③仄陋。仄,狭小。陋,鄙浅,④四维。维,维系。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至于《管子·牧民》所谓的礼、义、廉、耻四维,是为人四德。晏子自称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张网之绳,帮他撑张立国之网。他把高缭看做协助稳固事物的大绳。⑤弼:纠正。6尝,曾经。7过,错误。⑦尝 ,曾经 [编辑本段]释文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贵族的封号,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在道义上讲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所以把他辞退了。”2023-08-05 06:57:592
晏子春秋翻译 晏子春秋原文
1、翻译: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要赶他走。左右的人劝说:高缭侍奉您三年了,不给他爵位还赶他走,于道理不合。晏子说: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要反复锤炼才能成材。现在这个人跟随我三年,却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这是我要赶他走的原因。 2、原文: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足以逐之也。”2023-08-05 06:58:051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之逐”的意思
高缭去晏子那里求官,晏子把他赶走了2023-08-05 06:58:142
晏子逐高缭 翻译
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高缭辅佐晏子,晏子把他赶走了。其他辅佐晏子的人向晏子进谏说道:“高缭辅佐您三年,您都没有提拔他,却把他赶走了。这从道义上怎么说的过去呢?”晏子说道:“高缭是个没有用的笨人,我身边的人能帮我,我才会提拔他,现在他辅佐了我三年,不曾纠正我的过失,因此就把他赶走了。”2023-08-05 06:58:245
晏子辞退高缭表现了晏子是什么样的人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原文 高缭①仕于②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之⑤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 ①高缭:晏子的属臣。 ②仕:旧称做官为仕。 ③爵位,君主时代,贵族封号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级。 ④仄陋。仄,狭小。陋,鄙浅。这里指卑微。 ⑤四维。维,维系,引申为辅助。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至于《管子·牧民》所谓的礼、义、廉、耻四维,是为人四德。晏子自称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张网之绳,帮他撑张立国之网。他把高缭看做协助稳固事物的大绳。 ⑥弼:纠正。 ⑦过:错误。 ⑧尝 :曾经。 ⑨夫子:指晏子。 ⑩事夫子:侍奉晏子。 译文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他的随从规劝晏子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没有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这是道义允许的吗?”晏子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现在高缭这个人侍奉了我三年,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2023-08-05 06:58:401
晏子逐高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先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贵族的封号,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在道义上讲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鄙浅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足以把他辞退了.” 所讲述的道理: 1,要敢于说话,不能因为别人是自己上级,就畏于权势而不敢进言; 2,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是不行的,高缭不能指明晏子的短处,晏子 认为高缭给自己带不来进步,留下没什么价值; 3,要好好注意上级的意图,否则你就是下一个高缭,高缭看不出来 晏子三年以来在考察大家吗.2023-08-05 06:58:471
晏子逐缭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处事赏罚分明的人。2023-08-05 06:58:542
晏子逐高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敢于说话,不能因为别人是自己上级,就畏于权势而不敢进言;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是不行的,高缭不能指明晏子的短处,晏子认为高缭给自己带不来进步,留下没什么价值;2023-08-05 06:59:032
晏子逐高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一个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的人。2023-08-05 06:59:103
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因为高缭在晏子身边3年,都没有封官加赏,所以"左右"觉得逐高缭是不义的2023-08-05 06:59:304
晏子的故事概括100字
关于晏子的简短故事50字 齐景公的一个爱妾死了,齐景公三天未食,晏子借口复活齐景公的爱姬把齐景公支开再将死人入殓,齐景公很生气,晏子说您为爱姬之死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的做法是不对的。齐景公问晏子自己应怎么做,晏子说您应勤政。 晏子的故事50字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晏子的故事有哪些150字左右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的故事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故事简介50字 简介: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背景: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5)晏子的故事概括100字扩展阅读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 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关于晏子的故事 1、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2、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 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 3、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 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 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5、晏子谏祷雨 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 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涸。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景公:“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乡野间,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或许能够求得来雨呢?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结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 五年级下册阅读晏子的故事主要内容是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 *** 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晏子简介: 晏婴(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2023-08-05 06:59:361
晏子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是什么
晏子逐高缭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于道义不合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2023-08-05 06:59:431
高缭任于晏子的寓意,
寓意:做人要任免有方。高缭①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之④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足以逐之也。” 注释:①高缭,晏子属臣。②爵位,君主时代,贵族封号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级。③仄陋。仄,狭小。陋,鄙浅,④四维。维,张网之绳,或车盖之绳。四维,是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晏子所称“四维之然后能直”,是指四边都稳固了,才能正直。境内都安全了,才能立国。⑤弼,辅助、辅正。 译文:高缭在晏子属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贵族的封号,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在道义上讲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子名婴),是一个狭窄、鄙浅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足以把他辞退了。”2023-08-05 06:59:491
晏婴出使别国故事
⑴ 晏子使楚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晏子使楚三个故事: 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 (一) 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⑵ 古代使者出使别国的故事(是那些巧妙反驳别人的侮辱,掉过头来反侮辱他的那些) 晏子使楚 完璧归赵 舌战群儒 ⑶ 晏子使楚的历史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这时,楚王觉得自己是在自取其辱,反而开始对晏子尊敬起来。 (3)晏婴出使别国故事扩展阅读: 晏子针对楚王的原因在于,楚王不尊重他人的人格 ,欺人太盛。 这则故事也说明了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每一个人无论别的方面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维护人格对一个人保持尊严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尊重他人就必须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人格。否则必定要遭到他人的反击,从而以自取其辱而告终。 ⑷ 晏子出使外国的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⑸ 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一、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 *** 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二、总共讲述了三件小事 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 (5)晏婴出使别国故事扩展阅读: 时代背景: 1、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2、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3、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⑹ 晏子出使越国的故事 你说的是晏子出使楚国吧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能言善辩的人,如今他正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哪里的人?"侍臣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问:‘他犯了什 么罪?"侍臣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款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做什么了?"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为橘子,它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为枳,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同。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社会风气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⑺ 有关于历史人物出使他国不畏强权的故事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那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说:“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⑻ 关于晏子的故事 1、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2、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 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 3、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 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 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5、晏子谏祷雨 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 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涸。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景公:“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乡野间,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或许能够求得来雨呢?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结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 ⑼ 晏子出使出国为何受辱,从中知道了什么 春秋末期,齐国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大,三次侮辱晏子,是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 *** 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具体故事是: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⑽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让晏子从"狗洞"入"是哪个故事,名字是什么2023-08-05 06:59:571
春秋战国晏子的简介关于晏子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战国晏子的简介关于晏子的故事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 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 侯。孔丘还曾称赞他:“救民百兴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风格,充分的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 不仅利用自己的身份,还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地提出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的 谏议。在“治国之道”方面 晏婴简介 ,晏子主张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并且很是推崇“欲修 改以平时于天。”主动进谏君上赈灾,深得百姓爱戴。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把自己所 享的俸禄送给贫苦百姓。“劝谏艺术”方面,晏子善于进谏的特点早就被人称赞,他的 劝谏方式,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侧面显示了他在政治上 所具有的高度智慧,另外,他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或是锋芒毕露,或是非常含 蓄,亦或是严肃庄严、幽默滑稽。他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自己的劝谏方式。从他 的劝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在修养,同时也非常佩服他的智慧。个人修养方面,他是 乐观的代表,他常常说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人生来就有生老病死,所以不论是谁都 会面对。 何不对死无所畏惧,常年保持乐观的心情,让自己的身心健康。晏子谏景 公“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 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 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 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 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我听别人说, 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 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 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 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 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 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 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全文主要通过晏子与景 公之间的对话宣扬了爱民思想,并劝诫了君王为民着想的执政之道,只有这样国家才 会强盛。 晏子对齐侯问“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 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 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关于具体内容让我们细细品读。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 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 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 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 处。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 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 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 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所以就如同《诗· 商颂 · 烈祖》中说的一样:“一碗好的羹汤,五味适中,拿来供君主享用,君臣之间就会和 睦没有斗争,用心平气和来稳定朝政。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的,君主认为是这样。他 说可以的,君主认为不可以,他也说不可以。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因此 不应当有相同的道理,就如同这样。晏子在这里运用抽象的思维讨论了君臣之间 的“和”“同”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时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晏子逐高缭“晏子逐高缭”这则 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 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 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 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 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 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 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 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如今,细细回想晏子对高缭说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工作中, 绝大部分领导对那些踏实能干,襟怀坦荡的总是给予信任,并委以重任。就要像晏子 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辅佐齐景公,使之国家成为强国。 古今 中外,用人的问题不是一般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晏子逐高缭”这一典延至今日 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时生活中,有些人唯唯诺诺,虽按时到岗,却不出谋划策,毫 不称职。而晏子对高缭的“辞职处理”给今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为官之道,重在用 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晏子辞谢更宅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 集。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 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 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 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 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 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景公听后笑道 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 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 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 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 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 用刑。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 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 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晏子谏祷雨《晏子春秋》 一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都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智,如:晏子谏祷雨等就流传在 民间。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 过雨了,气候干旱,粮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 旱的原因,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 税,来祭拜山神,你们说这样可行吗?”众大臣低头不语,于是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 不可以,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气 炎热干燥,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枯黄,身体也很热,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祭 拜它又有什么处呢?”景公听后又说;“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当然 也不行,河神以水作为国家,鱼虾作为子民,天气难耐,又不下雨,泉水会断流,干 涸。 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景公:“那该怎么办呢,现 在?”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乡野间,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或 许能够求得来雨呢?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结果不出三天, 就下了大雨。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随后景公也感叹晏子的的话就是有 用。因为德行好才能求得下雨。从这一个小故事中就能看得出晏子心怀天下,善良无 私的品质,哪个国家要有这样的人士,应该算是皇帝之幸了。晏子赎越石父“晏子赎 越石父”为出自《新序· 节士· 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晏 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 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 是就派人问他关于他的信息。这个人就回答说:“我来自齐国,名叫越石父,由于饥寒交迫,便卖身为奴,当了三年奴才,看见使者路过,原本打算跟您回国的。”晏子 问道可以赎身吗?越石父回答说:“可以。”于是晏子便把马车的一只马解下来用来赎 他,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 回到相府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气,要跟晏子绝交,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诉他,从来没和你结交哪 里的绝交,你当了奴仆,我把你赎回来,怎么能恩将仇报?越石父说道:“士人不在知 己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面前,可以获得舒展。君子不应该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了 他,也不应该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屈服。我做了三年的奴仆,没有一人能够理解我。之 前与您坐车,没跟我打招呼,我以为是您一时忘记了。现在有没想我打招呼就进自己 的房间,就好像还是把我当做奴仆一样。即然这样您还是把我卖到社会上吧。”晏子 听了,走出来与他见面。并诚恳的道歉:“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却没看到客人的 内心 晏婴简介 ,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将诚心改正我的错误。”随后就命人把厅 堂打扫了,用酒宴款待了他,越石父原谅了他。晏子对人有恩,救人于困境,却要委 屈的处在别人之下,这样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本文作者:八卦天天报2023-08-05 07:00:041
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习乎? 是什么意思。
高缭侍奉你三年了,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合道理吗?2023-08-05 07:00:112
晏子使吴文言文答案
1. 《晏子使吴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 命摈②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行人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③。行人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就。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选自《晏子春秋》)注: ①行人:官名,主管礼仪。 ②摈:同“傧”,导引宾客。 ③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20。 (1) 晏子是春秋 国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司马迁曾为他与该国另一位政治家写作了一篇合传。这位政治家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 文中晏子为什么多次“蹴然”?(2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9。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20。 (1) 齐 管仲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晏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制的人。 ”(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晏婴求见时,你让行人对他说‘天子请你相见"。” 第二天,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你相见。”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 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仍然局促不安。 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天子的宫廷,冒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夫差请你相见。” (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2. 晏子使吴的文言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客见侧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 晏子使吴阅读答案 参考译文: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晏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制的人。” (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晏婴求见时,你让行人对他说‘天子请copy你相见"。”百第二天,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你相见。” 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仍然局促不安。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 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天子的宫廷,冒度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夫差请你相见。”(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4. 晏子使吴 文言文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 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 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晏子(?—前500),名婴,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他主张以礼治国,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5. 晏子使楚晏子逐高缭对比阅读答案〕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 7、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8、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1)然则何为使子译文: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派您(来)呢?(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现在这位先生侍奉我三年了,没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赶他走.10、〔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答:“以晏子短”,看晏子身材矮小,以貌取人.〔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答:“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从来没有驱赶官员离开的先例,怀疑道义上说不过去.11、〔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答:因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说自己之所以来楚国是因自己是“不肖者”,实际上是说因为楚国国君“不肖”(即无德无才).这是以退为进的外交辞令.说自己是“仄陋之人”,是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高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有过纠正之举,即三年来没有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作为.12、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机智过人,善于辞令.用人唯能.。 6. 求高人翻译并解释 晏子使吴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晏子(?—前500),名婴,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他主张以礼治国,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摭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7. 晏子使吴不要文言文300字快快快快快快明天要用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的人说:“我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我时,命通报人员要说:“天子请你晋见”。 第二天晏子进宫求见吴王,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通报又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 晏子还是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通报人又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第三次又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他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存在呢?”听到这话之后吴王才说:“夫差有请。” 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了晏子。2023-08-05 07: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