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全诗?

2023-07-15 09:34:17
无尘剑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

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20首古诗

什么吗
2023-07-15 00:16:461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幽默回应下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幽默回应下句内容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在回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时,可以用诗的前两句进行幽默的回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首诗出自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2023-07-15 00:17:14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什么?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黄橘子绿的好时节。【出处】《赠刘景文》的七言绝句,收录于《苏东坡全集》中【原文】《赠刘景文》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注释】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2、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3、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4、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23-07-15 00:17:21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扩展资料:原文: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 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023-07-15 00:17:29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男子的敬称,在这里意思是指的是刘景文。出自:宋 苏轼《赠刘景文》原诗: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释义: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扩展资料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诗句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人物成就: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苏轼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
2023-07-15 00:17:46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代·苏轼《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古诗三百首 , 国小古诗 , 写景 , 勉励惜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著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赏析三 此诗写初冬。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然此诗乃东坡写赠刘景文者。刘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终身,年近六十,犹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着想;而对于读书人,特别是对有理想抱负者来说,却还有收之桑榆、获取丰收的一面。所以诗人乃以三、四两句对刘勖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缘结果之期,这使刘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坚持下去。只是诗人纯用比兴手法,没有把本意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罢了。 赏析二 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 *** 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2023-07-15 00:18:16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变得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啊!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赠刘景文》,是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翻译荷花已经凋谢了,就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这个时候只有一些残败的菊花还在枝头傲寒斗霜。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变得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啊!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前两句是借助“荷尽”、“菊残”来劝诫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要保持傲寒斗霜的气节;后两句是告诉友人,秋天并不是都是衰败的景象,还有那金黄的橙子和青绿的橘子,要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023-07-15 00:18:361

有一句诗句是不是叫“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黄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今译] 您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啊! [赏析] 诗写秋景,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孝孙)的.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2023-07-15 00:18:45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哪里?

这句诗歌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通过描绘菊花和枝叶的落寞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颂扬了人的坚韧、傲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表现了菊花的孤独和坚韧,即使花盖被摧毁,它仍然高傲地屹立不倒;“菊残犹有傲霜枝”则表现了枝叶的坚韧和不屈,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傲骨和生命力。这种坚韧、傲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命运的抗争,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独立和自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这句诗歌颂扬了人的坚强、自立和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志向。希望采纳
2023-07-15 00:18:531

赠刘景文的最后一句是:“最是橘黄橙绿时”;“还是正是橘黄橙绿时”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2023-07-15 00:19:04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全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歌赏析由于苏轼曾以诗得罪,而当时文网依然存在,他只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用诗歌抒发一些个人感慨。诗的前二句写初冬时节的两种景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先写荷花凋残,荷叶已尽。再写菊花零落,而枝干挺拨, “傲霜”两字揭示了菊花枝干耐寒的本性,也流露出诗人的赞赏之情。两种景物互相映衬、对照: 一是既已凋谢, 则荡然无存; 一是虽已衰残, 而风骨仍在。诗人的褒贬之意是显而易见的。这两句妙在写景中有寄托, 借花写人, 写出两种不同的人格。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但从不消极悲观。此时虽不是身处逆境, 却也不很得意。这里是否以 “傲霜”的菊枝自喻,表现出一种倔强的性格?看来是值得我们玩味的。第二句是古典诗歌中有名的警句, 经常被人引用, 并不是偶然的。
2023-07-15 00:19:391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一年好景君须记的下一句是什么百度

一年好景君须记下一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宋代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23-07-15 00:20:04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为你解答,请你参考:1、原文奉上:赠刘景文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3、回答你的问题: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4、赏析以及补充: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2023-07-15 00:20:511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何诗苏轼的

叶梦得少蕴鹧鸪天词:“一曲青山映小池。绿荷阴尽雨离披。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携独酒,绕东篱。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群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自注:梁范坚常谓欣成惜败者,物之情,秋为万物成功之时,宋玉作悲秋,非是,乃作美秋赋云。“秋堪美”三字如此不轻下,然何後三句全用东坡诗,只少“荷尽已无擎雨盖”句耳,如此作词,太容易也。 《雨村词话》
2023-07-15 00:21:027

“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一年好景”是指 (根据要求填相应的古诗句)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当然再往下说就是秋末冬初的时候
2023-07-15 00:21:253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季节

在三年级语文书上的第四课有古诗三首,那个古诗是,宇宙刘建文的他的世界有很多很多打印,赞赞她老公试试,但他的古诗有一年好景,君须记就是橙黄橘绿时,他这个写的季节就是秋季的古诗,三首那里读的都是秋季的诗
2023-07-15 00:22:075

赠刘景文 苏轼

dui
2023-07-15 00:22:401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2023-07-15 00:23:111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哪里

1、释义:你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啊! 2、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白话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4、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白话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023-07-15 00:23:411

苏轼写的诗

春宵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花影 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守岁诗 苏轼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儋耳 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秋月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23-07-15 00:23:503

“一年好景君须记”出自哪里?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正是 一作:最是)译文为:池中的荷叶已经败尽,再也不像夏天那样有圆圆的雨伞似的叶子了;菊花虽然也跟着残落,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但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扩展资料: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通过赞颂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上进之感。这首诗虽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但诗中用“傲霜枝”作比,含蓄的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2023-07-15 00:23:571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哪里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该句出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赠刘景文》,原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2023-07-15 00:25:42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哪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赠刘景文》赏析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2023-07-15 00:25:57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2023-07-15 00:26:151

赠刘景文中的一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2023-07-15 00:26:211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2023-07-15 00:26:3112

一年好景君须记全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诗名为《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未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2023-07-15 00:27:051

一年好景君须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全诗: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扩展资料赏析:苏轼深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2023-07-15 00:27:511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希望你满意……!
2023-07-15 00:28:05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意是什么?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啊啊!
2023-07-15 00:28:414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啥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23-07-15 00:29:1313

赠刘景文的诗意

荷花条线莲娜给予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熬寒冻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灯黄洁绿的时节。
2023-07-15 00:29:4910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中的前两句。全诗如下: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23-07-15 00:30:201

一年好景君须记出自哪首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出处:赠刘景文 / 冬景[作者] 苏轼 [全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扩展资料: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2023-07-15 00:30:271

古诗 赠刘景文

httpuff1a//baike.baidu.com/view/865842.htm
2023-07-15 00:30:367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赠刘景文的诗意:荷叶已经枯萎举不起它的雨盖了,菊花残败后的枝干仍然傲立于风霜中。一年的好景你应当记住,最要记住的是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2023-07-15 00:30:5215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全文是什么?

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一、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二、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三、重点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2、擎:举,向上托。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4、菊残:菊花凋谢。5、犹:仍然。6、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8、须记:一定要记住。9、正是:一作“最是”。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023-07-15 00:31:302

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有什么区别?

1、外观不同氯化亚铁(ferrous chloride),化学式FeCl2。呈绿至黄色,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氯化铁(ferric chloride),化学式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为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2、物理性质不同氯化亚铁易吸湿。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渐变成黄色,在氯化氢气流中约700℃升华。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丙酮及苯,不溶于乙醚。氯化铁熔点306℃、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3、应用不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直接用于污、废水理,作为还原剂和媒染剂,广泛用于织物印染,颜料染,制造等行业,同时还用于超高压润滑油组份,也用于医药,冶金和照相。氯化亚铁具有独特的脱色能力,适用于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氯化亚铁可以简化水处理工艺,缩短水处理周期,降低水处理成本。对各种废水、电镀废水、制革废水、造纸废水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废水和废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接近100%。处理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废水处理剂。氯化亚铁直接用于污水和废水处理,作为还原剂和媒染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颜料印染、制造等行业。同时,它也用于超高压润滑油部件,也用于医药,冶金和照相。氯化铁:氯化铁主要用于金属蚀刻和污水处理。蚀刻包括铜、不锈钢、铝等材料的蚀刻。对含油量低的原水处理具有效果好、价格低廉的优点,但也带来了水色变黄的缺点。还可用于印染滚筒雕刻、电子工业电路板、荧光数码滚筒生产。建筑业用来制备混凝土,以提高其强度、抗腐蚀性和防水性。氯化铁也可与氯化亚铁、氯化钙、氯化铝、硫酸铝、盐酸等粘土冷凝水防水剂配制。无机工业可用于制造其他铁盐和油墨。染料工业用作印地科素染料染色时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媒染剂。氯化铁冶金工业用作提取金银的氯化剂。有机工业用作催化剂、氧化剂和氯化剂。玻璃工业被用作玻璃器皿的热着色剂。肥皂工业被用作从废肥皂液中回收甘油的凝结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亚铁
2023-07-15 00:25:311

一阕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
2023-07-15 00:25:414

好学不倦成语的意思?

成语 好学不倦 的出处 好学不倦 【拼音】: hào xué bù juàn 【解释】: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 《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举例造句】: 苏颋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 宋·王傥《唐语林·文学》 【拼音代码】: hxbj 【近义词】:学而不厌、手不释卷 【反义词】:一曝十寒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好学 【英文】: never tired of studying 博采众长多多益善勤学好问好学不倦是关于什么的成语 博采众长多多益善勤学好问好学不倦是关于学习的成语。 博采众长 bó cǎi zhòng cháng 【解释】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结构】动宾式。 【用法】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众;不能读作“zònɡ”。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集思广益 【反义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例句】 (1)搞科学研究;也需~。 (2)只有~;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博采众长,勤学好问,好学不倦,天外有天我发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 学无止境 勤奋好学 成语好学不什么 好学不倦 [hào xué bù ju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褒义 出 处 《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例 句 1. ~才能知识渊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学而不厌 反义词 一曝十寒 网络释义 【词目】 好学不倦【读音】 hào xué bù juàn【解释】 倦:厌倦。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求成语:头发白了,年纪老了,还专心钻研经书典籍,形容好学不倦。 词 目 皓首穷经 发 音 hào shǒu qióng jīng 释 义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出 处 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有没有好学不倦的成语 多元输入法(多来元汉字与图形源符号输入法)输入d 打出【学】字,则见成语和俗语如下: 学贯中西;学而不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学用一致;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学至乎没而后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输入zy 打出【孜】字,则见成语:孜孜以求;孜孜不倦;孜孜不息。 跟学无止境差不多意思的成语是什么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业精于勤,荒于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耻下问 好学不倦 虚怀若谷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孜孜不倦 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的成语 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壮心不已,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好学不倦是成语吗 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孔子好学的精神,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孔子60岁了。他不但把曲谱弹熟、精神甚至外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换新曲子、个性,还拜师学琴,深深地感动了他所有的同学和老师 ,明明已经弹熟了也不肯换新曲子,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可是空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 形容一个人爱读书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爱读书的成语: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好学不倦。 1、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 示例:为了巩固和发展赣东北红色政权,方志敏不顾自己有严重的肺病,废寝忘食地为革命战斗。 2、手不释卷 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示例: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3、学而不厌 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出自: *** ——《中国 ***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示例:愿你的追求孜孜不倦,愿你永远学而不厌。 4、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是汉语成语,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简报说:“船员们自3月11日抵达灾区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以确保将所有现有资源及时地运到岸上。” 示例:今晚,我们要感谢那些专业的情报人员和反恐人员,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5、好学不倦 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 出自: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 示例:孔子提倡读书要好学不倦。 (10)好学不倦成语的意思扩展阅读: 形容一个人不爱读书的成语: 1、不学无术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2、目不识丁 意思是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3、玩物丧志 意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示例:朱自清《论废话》: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说是“玩物丧志”,说是“害道”,那么诗文成了废话,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
2023-07-15 00:25:481

氯化铁,氯化亚铁溶液是什么颜色的(写

氯化铁是什么颜色?"/>黑棕色氯化铁,化学式FeCl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为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熔点306℃、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FeCl3从水溶液析出时带六个结晶水为FeCl3·6H2O,六水合氯化铁是橘黄色的晶体。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氯化铁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可以蚀刻不锈钢等一些东西,而且价钱比较便宜这也就是氯化铁的优点。它的形状看着像结晶但是也会有薄片状,它遇到了别的物品是会发生变色的。
2023-07-15 00:25:493

他就是我弟弟,就表啥含义?

就是,是他她弟弟的意思呗,还能有啥要不就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比她小些,,关系单纯
2023-07-15 00:25:5714

氯化亚铁与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FeCl2 + Cl2 =2FeCl3 2Fe2+ + Cl2 =2Fe3+ + 2Cl-
2023-07-15 00:26:402

白首穷经的寓意

  1、古代成语“白首穷经”的寓意是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2、发音 hào shǒu qióng jīng   3、释义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4、出处 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2023-07-15 00:26:431

志士的意思

志士的意思: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唐·雍裕之《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元·刘诜《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丁西林《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志士造句:1、正因为醉生梦死的颓靡风气,才有了慷慨歌吹的仁人志士。2、孔子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一个志士仁人,必须关注德行,“行己有耻”,即对自己的行为有羞耻之心,有道德感、荣誉感。3、华鑫人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企业精神,愿与各位同仁志士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4、革命志士,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大都准备杀身成仁。5、其次,龚自珍等呼吁改革的志士仁人,跳出了白首穷经的小圈子,把视野与精力,大量放到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上。6、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前仆后继地奋斗着。7、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就义前仆后继。8、在美国诞生的那一年,在最严冷的季节,一小队爱国志士围着河边快要熄灭的篝火,此时河流已经冰封。9、不错,许多革命志士,在被敌人抓进监狱,不管如何的严刑拷打,就是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哪怕最后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的骨气和意志令人敬佩,也彪炳千秋。10、为了江山社稷,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
2023-07-15 00:25:111

氯化亚铁的制备方法

1、在具有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铁屑进行反应。方程式:2HCl+Fe==FeCl2+H2↑经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少许洗净的铁块,防止生成的氯化亚铁被氧化,蒸发滤液至出现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固液分离,快速干燥制得。 2、在一硬质玻璃管中迅速放人无水三氯化铁,自管的一端通人经干燥的氢气,充分置换除去管内的空气后,将反应管加热,管的另一端即有大量氯化氢排出,可用水吸收成稀盐酸。  当释放氯化氢的速度减慢,氯化铁变成白色结晶时,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并在弱氢气流中使管中产物降至室温。将反应管封闭存放,然后迅速装人包装容器,制得无水氯化亚铁。 3、可先用铁和氯气合成无水氯化铁(参照FeCl3的合成)。按原装置装入FeCl3,将氯气换成氮气,然后通入干燥的纯氢,加热至300~350℃进行还原。由于300℃以下氯化铁FeCl3仍将升华,而在350℃以上则FeCl3被还原为金属铁,故需用较长的反应管及电炉,且应严格注意氢气流速及温度的调节。 4、在三颈烧瓶中,放入162g无水氯化铁和225g氯苯,然后装上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强力搅拌器。再用水吸收生成的氯化氢,并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首先剧烈地搅拌并在126℃加热30min,物料即变成黑色泥状。不过达到此状态时,仅消耗2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随后在128~139℃的温度下加热2h,则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黏度降低,此时消耗的2mol/L氢氧化钠溶液大致接近理论值(250mL)。继续加热1h之后放置冷却,在隔绝空气下滤出固体,用氯仿或苯多次洗涤后,置于真空中干燥。收率为99%。产品应隔绝空气及湿气保存。
2023-07-15 00:25:052

好学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好学不倦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好学不倦的意思: [hàoxuébùjuàn]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好学不倦百科解释: 【词目】好学不倦【读音】hàoxuébùjuàn【解释】倦:厌倦。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好学不倦的详细解释: 好学不倦 [hào xué bù juàn]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苏颋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 ◎宋·王傥《唐语林·文学》 好学不倦的近义词: 开卷有益,手不释卷,好学不厌,白首穷经,昼耕夜诵,孜孜不倦,学而不厌 好学不倦的反义词: 一曝十寒 好学不倦的出处: 《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好学不倦造句: 1、孔子提倡读书要好学不倦。 2、他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 3、好学不倦才能知识渊博。 4、要想知识渊博,必须好学不倦。 5、此句无非是说人要好学不倦,好学不止。
2023-07-15 00:25:031

氯化亚铁化学式怎么写

FeCl?。根据百度百科相关资料显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是由一原子铁和两原子氯组成的一种无机化合物。氯化亚铁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易吸湿。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渐变成黄色,在氯化氢气流中约700℃升华。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丙酮及苯,不溶于乙醚。
2023-07-15 00:24:551

氯化亚铁的化学式及物质类别

FeCl2 盐
2023-07-15 00:24:394

意思为没有用以白字的四字成语

  白白朱朱 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白璧无瑕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品德或事物完美无缺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白发红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发朱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白黑不分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白黑颠倒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白日绣衣 绣:用丝茸或丝线在布上刺成花纹图案。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色恐怖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白首穷经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白衣苍狗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白玉微瑕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玉无瑕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财不露白 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  苍白无力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苍狗白衣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白璧青蝇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白发苍颜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白头相守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苍颜白发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拆白道字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大天白日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恶叉白赖 耍无赖,无理取闹。  粉白黛黑 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粉白黛绿 泛指女子的妆饰。  富埒陶白 比喻极富有。  浮一大白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过隙白驹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红白喜事 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黑白分明 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黄童白叟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混淆黑白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精贯白日 形容极端忠诚。  襟怀坦白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  两头白面 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马角乌白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明白了当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批红判白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平白无故 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青红皂白 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青天白日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死求白赖 指不停地纠缠。  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说黑道白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压倒元白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须眉交白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牙白口清 比喻说话清楚。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月白风清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真相大白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皂白不分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白首齐眉 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白发丹心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白骨再肉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白浪掀天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白首不渝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白首同归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半文半白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  半文不白 见“半文半白”。  不分青白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抽黄对白 谓只求对仗工稳。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东方将白 天将破晓。  冯唐白首 同“冯唐易老”。  冯唐头白 同“冯唐易老”。  汗青头白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黑价白日 见“黑家白日”。  黑家白日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黑天白日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胡说白道 犹言胡说八道。  怀黄握白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黄齑白饭 指粗恶的饭食。  黄茅白苇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童白颠 见“黄童白叟”。  浑金白玉 见“浑金璞玉”。  空谷白驹 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论黄数白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凭白无故 犹言无缘无故。  平白无辜 清白无罪。  青红皁白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清浑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青丝白马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清天白日 大白天。  青霄白日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青蝇染白 同“青蝇点素”。  取青妃白 见“取青媲白”。  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三复白圭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清四白 谓非常清白。  深切着白 见“深切着明”。  数白论黄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数黑论白 见“数黑论黄”。  数黄道白 见“数黄道黑”。  说白道黑 见“说白道绿”。  说白道绿 说长道短、信口雌黄。  死标白缠 极力纠缠。  死乞白赖 谓纠缠不休。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脱白挂绿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心贯白日 谓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以白诋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以白为黑 谓颠倒是非。
2023-07-15 0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