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2023-07-13 09:30:27
ardim

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此外,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4.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请大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谢谢了!

这是一道论述题,题目解答如下:每年农产品丰收,市场价格往往很低,而一旦歉收就很高,这就说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还有手工家具往往比机器加工的价钱要高很多,因为它所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猪肉的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不断的盘升等,这都说明了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扩展资料: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2023-07-12 22:26:061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值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   4、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2023-07-12 22:26:151

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我认为没有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前面有人说做慈善是没有运用经济学规律的,但是如果。投资方所给出的是由自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来的价值,而被投资方他给予投资方的是极高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所以经过我的一系列思考,我认为经济学规律。它是普遍适用于我们现在所处社会的每一件事情。
2023-07-12 22:26:264

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实现形式和作用。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消极影响:导致垄断,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023-07-12 22:26:34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是什么?价值规律主要有哪三个方面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调节作用、刺激作用、筛子作用
2023-07-12 22:26:411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剩余价值,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就是超越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及生产资料转移旧价值,活劳动创造新价值。
2023-07-12 22:27:033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曲线关联
2023-07-12 22:27:143

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能够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商品生产者只有使自己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这就能够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就能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023-07-12 22:27:351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2009年7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论述题第2题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校解析答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023-07-12 22:27:421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涵及其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启示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⒈价值规律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⒊价值规律的这种客观要求,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是通过竞争强制地贯彻的.⒋价值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1)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但它总是不会偏离太远(从长期看它们还是一致的)2)同一时期的不同商品来看,有的商品高于价值,有的商品低于价值(高低相互抵消也就是一致的)3)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①商品价值的变化②纸币发行总量的变化③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化④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二、价值规律的作用⒈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作用)当某一部门生产不足时,该部门产品价格就会上升,吸引商品生产者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反之,该部门生产过剩时,商品生产者又会从中撤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入有利可图的部门.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商品生产者纷纷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⒊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生产者起物质鼓励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⒈市场的作用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商品交换的领域和场所1)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市场决定着商品生产和经营方向3)市场是实现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等利益的根本条件4)市场是联系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商品经济关系的枢纽.市场随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大⒉供给和需求1)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供给和需求、买者和卖者的意志行为,构成市场活动的内容2)供给(S)指一定时期投入市场或能提供到市场上来的商品总量3)需求(D)指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即社会购买力总量或买者可以从市场取走的商品总量4)供给和需求关系供求平衡S=D供过于求S>D供不应求S
2023-07-12 22:28:031

价值规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023-07-12 22:28:241

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技术的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意义?

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企业 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服务性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层组织。竞争的作用①促进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与实现,贯彻价值规律②促进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③同价值规律一起,调节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促使企业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取竞争上的优势。通过科技进步使上面所说成为可能。
2023-07-12 22:28:311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 (2)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 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理解这一问题,要注意三点: (1)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原因:虽然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价格不只受这一个因素的制约,价格还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的变化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如下图: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因:虽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但另一方面,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如下图所示: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原因: ①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的,不是脱离价值的无限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②虽然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致的。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二、重难点讲析 (一)、等价交换 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2、不等价交换会挫伤一部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各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3、货币出现后,商品和商品就不直接交换了,而必须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商品—货币—商品。每次交换都是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因此,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价格与价值相符。 4、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之间的交换,就变成了商品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而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某个静止的点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也是偶然的。但是从长远看,从整个商品交换发展过程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买和卖的关系当中,而是从一定时期,从社会的总体来看买和卖的关系时,才体现着等价交换的原则。 5、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成正比。所以商品价格要反映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高于价值。所以,商品的价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 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3、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优胜劣汰不会导致我国出现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局面。 优胜劣汰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对于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好事,会给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努力:作为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工的基本权益;作为企业,必须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职工,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023-07-12 22:28:533

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   (2)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   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补充: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   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也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
2023-07-12 22:29:071

简述商品价值规律及表现形式

关于商品价值变动规律,一般有这样几个层面:第一,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第四,由于劳动生产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因此,不管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023-07-12 22:29:272

价值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价值规律的形成价值规律既然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所以,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价值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出现了偶然的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只有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当商品生产已成为社会生产的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以后,人们才有可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逐步地发现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发展价值规律是一种商品经济中最基础最一般的自发的民主的社会经济活动调节方式,凌驾于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之上,并贯穿到人类社会阶级社会发展阶段的始终。它核心涉及到商品价值的规定及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社会平均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能力、社会交通与商品流通、不同地域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等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必须以价值为轴心,不能偏离价值太多,要求商品之间平等的等价交换。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价值规律
2023-07-12 22:29:375

价值规律的作用论文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一致。从商品交换的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2023-07-12 22:30:051

在经济学中,价值规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价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分)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分)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2分)
2023-07-12 22:30:262

商品经济的规律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1、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都要相等,即各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格却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③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④由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二: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它的价值相一致.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价格和价值相符的本质,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2023-07-12 22:30:332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复习政治时,地基一定要打好,把握好重点和知识点。劳动价值论是马原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下面中公考研小编整理了“2019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考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两种形式。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出现后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考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文章,提醒大家认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学府!推荐文章:
2023-07-12 22:30:422

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说明企业想做大做强应该从哪几方面做?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在商品价格大于商品价值的时候企业可以获得利润,反之当价格随价值规律波动到商品价值水平线下后企业再进行商品买卖就容易亏损。所以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在市场供不应求时适当提高物价获得更多利润,在市场供过于求时不要盲目扩大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不记得了。。好久以前学的= =总之分开来,答一点作用,然后联系一下实际,再答一点作用,再联系一下实际就可以啦。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3-07-12 22:30:481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首先要知道何谓"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即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也就越高。2.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四,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价格"和"供求"两个方面。价格高,人们就会争着去生产。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一下降,大家又不愿意去生产,最终又导致产品"供不应求",进而价格上涨。就这样循环往复。
2023-07-12 22:30:581

【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分布不均,且数量又是有限的,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将会不断下降,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故本题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23-07-12 22:25:391

十八大重申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

你好!十八大重申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23-07-12 22:25:462

英语上的人称代词和形物代词分别是哪些

人称代词有:I我you你、你们he他she她it它they他们we我们me(我)、him(他)、her(她)、it(它)、us(我们)、you(你、你们)、them(他们、她们、它们)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my,your,his,her,its,our(我们的),your(你们的),their(他们的)。名词性物主代词有:mine,yours,his,hers,its,ours,yours,theirs望采纳。
2023-07-12 22:25:532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023-07-12 22:25:573

人称代词第四格做定语时和物主代词有何区别

英语没有人称代词第四格。人称代词只有主格、宾格、所有格。其中人称代词所有格也就是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的名词所有格就是名词性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的形容词所有格就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做定语时,后面一定要接名词。(没区别)my/your/her book
2023-07-12 22:26:021

论述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  认识现状: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初级阶段: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重要意义:  分清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扬长避短,通过努力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方面转化,这是我们研究国情和对全体公民进行国情教育的要旨所在。任何国家的发展不可不根据本国的国情,尤其是基本国情,即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国情决定方针政策。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具体国情:  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023-07-12 22:26:041

是名词还是代词?

代词是指代事物的词语,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世界不是代词,而是名词。
2023-07-12 22:26:101

为什么说“他”是指“其它”?

因为古汉语流行通假,形近和音同的字常通假,他、佗、它同音或形近,通假就导致一般不区分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一般不区分人与物。其他、其它(佗)可以换用。用“其它”谈物则是现代汉语环境里的合逻辑用法,也可以。因为,古汉语不区分其他与其它(他与它同音而通假),而现代汉语里他作为人称代词而它作为物主代词了,其它是“其余的它者”。前提上已经区别了他与它,那么依理应该区别两种“其余者”——“其余的他者”和“其余的它者”。其他,三种用法:1、别的,其余,不分人与物。语出《国语·晋语四》:“民生安乐,谁知其他?”古汉语流行通假,形近和音同的字常通假,他、佗、它同音或形近,因为通假而不区分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2、其余的人(此他为人称代词),只作为(其余者里面的)人称代词而区别于物主代词“其它”,这种区别是现代汉语里的现象。3、其余的男子(此他为男称代词),区别于“其她”,这种用法也有,但很少。谈物时,用“其他”是继承古代用法,用“其它”是现代汉语环境里的合逻辑用法,都可以。因为,古汉语不区分其他与其它,现代汉语里他作为人称代词而它作为物主代词了。其它即其余的它者,是物主代词。物,分为无机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事物,人类的单位(单位如国家、县、企业等不是人)。在“其他”作人称代词时,其他与其它是区别的;在“其他”表示其余者而用于物称时,二者就可以换用。古汉语里有的也写作“其佗”,佗是物主代词,如《左传·隐公元年》”佗邑唯命“,它也是物主代词,如《后汉书·列女传》”无它异“。佗、它通假而用,类似通假在先秦秦汉是普遍现象。古汉语不区分其他与其它,现代汉语里他作为人称代词而它作为物主代词了,因此,在现代汉语环境,谈物时,用“其他”是继承古代用法,用“其它”是新环境里的合逻辑用法,都可以。
2023-07-12 22:26:171

1、主格,句子的开头,宾格,句子的承受者,例如:王小明把韩梅梅打了。王小明是主语,韩梅梅是宾语。2、形代+名词=名代。如:“这是我的包(Thisismybag.“my”就是形代,bag就是名词。)”这是我的(包)(thisismine.mine就是名代。)
2023-07-12 22:26:241

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023-07-12 22:26:261

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3、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动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活动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2、中国革命的危机与历史性转折3、抗日救亡运动四、全民族抗日战争1、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2、坚持团结抗战与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3、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4、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5、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五、全国解放战争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中国革命的胜利
2023-07-12 22:26:35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难忘王师又一年 的意思
2023-07-12 22:26:452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分别是哪几点

最基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基本国策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23-07-12 22:26:46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意思是什么?

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全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23-07-12 22:26:5412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分主格和宾格吗?

答: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一般是没有另外分出主格和宾格的!
2023-07-12 22:25:273

英语中什么是人称代词主格

像I,he,she,it,they,we,you都是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通常做主语
2023-07-12 22:25:173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体制有哪些?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以人大代表为基础政治制度
2023-07-12 22:25:172

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人称代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主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能单独作句子主语2。人称代词后面不跟名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面必须跟名词3,人称代词译成汉语“某某”形容词性物主代译成汉语“某某的。。。。。。”
2023-07-12 22:25:081

侯天明的梦,侯天明的手机铃声叫什么,是一首英文歌曲

Hypnotic - Zella DayI wanna be on the front line,nodding up suit tiesTalking like a headstrong mammaGot a picture in your wallet,Making me a habbit wearin"your vintage t-shirtTied ribbons on your top pad,Tellin" me I"m all that,just like the girlsfrom your hometownSweet blooded and up-stranded,see if I can stand it,drinking in the shallow waterMagnetic everything about you,You really got me, nowYou did to me so wellHypnotic taking over meMake me feel like someone elseYou got me talking in my sleepI don"t wanna come back downI don"t wanna touch the groundI"m sick of pushing down so deepHypnotic taking over meWhite threads on my lacesStruck on the hinges,swinging the door to the back yard"Cause dwellers walk a tight ropeSpot like a bandagetouch on the outer surfaceBright eyes of the solsticewherever your mind is headingfrom a freight train cityLocked up till you moon it,Brushing my hair back,feeling your lips on my cold neckMagnetic everything about you,You really got me, nowYou did to me so wellHypnotic taking over meMake me feel like someone elseYou got me talking in my sleepI don"t wanna come back downI don"t wanna touch the groundI"m sick of pushing down so deepHypnotic taking over meHypnotic taking over meYou did to me so wellHypnotic taking over meMake me feel like someone elseYou got me talking in my sleepI don"t wanna come back downI don"t wanna touch the groundI"m sick of pushing down so deepHypnotic taking over meHypnotic taking over meHypnotic taking over me
2023-07-12 22:25:0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2023-07-12 22:25:017

Ifwe什么 the ground?

可以说If we touch the ground, we have to wash our hands. If we clean the ground, mother will be very happy!
2023-07-12 22:24:582

我国基本国情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需要具体数字,如森林,国土,水........... 解析: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四)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这里所说的分布不均,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具体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中国林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可是,在东北林区力争采育平衡的同时,西南林区却面临过熟林比重大、林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广阔的草原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的问题。 水资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左右。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 *** 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动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其实,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矿产资源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 *** 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 *** 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 *** 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 *** 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质 中国 ***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 ***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 ***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3-07-12 22:24:521

有哪些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yourhisherouryourstheir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yourshiehersitsours人称代词主格:iyouhesheitweyou(你们)they宾格:meyouhimheritusyouthem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反身代词:myselfyourselfhimselfherselfitselfourselvesyourselvesthemselves不定代词:anybodyanythingsomethingsomebodyeverythingeverybodynothingnobodysomeone疑问代词:whatwhowhosewhich疑问副词:wherewhen
2023-07-12 22:24:492

酷玩Now My Feet Wont Touch The Ground歌词

.
2023-07-12 22:24:492

我国的基本国情?重要国情?国策?战略?方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023-07-12 22:24:433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有什么区别吗?(写详细一点)

人称代词:我,你,他(她),我们,你们,他(她)们;物主代词;它,通常把祖国称为母亲,亦可用她,还可她指代黄河(母亲河)、长城、领土、领海、领海及家乡等等。
2023-07-12 22:24:402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区别和用法?(English)

那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my和mine都是“我的”的意思"这个杯子是我的"可以说成:Thisismycup.Thiscupismine.通常来说,my的后面是会跟一个名词的,而mine的后面不用加什么了。至于me,就是“我”的意思,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做宾语比如说:1.whohavewashedthoseclothes?It"sme.2.Pleasebringthatbooktome.主格有:lyouhesheittheyweyou用在句首,be动词,动词之前宾格有:meyouhimheritthemusyou用在句尾,名词介词之后宾语和主语是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一个句子一般情况下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组成。宾格和主格是对人称代词的分类。人称代词的包括:主格:我Iwe你/你们you他he她she它it他们/她们/它们they宾格:我me我们us你/你们you他him她her它it他们/她们/它们them主格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格在句中则作宾语。1.人称代词的主格作主语,宾格作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例:TheyhaveEnglishlessonsonSaturday.他们星期六上英语课。2.人称代词作表语时,一般用宾格,特别是在日常会话中。例:“Whoisknockingatthedoor?”“It"sme.”“谁在敲门?”“是我。”3.人称代词处在动词之前,会影响选用主格还是用宾格。例如but和except既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因此在but或except之后,用主格还是用宾格就要慎重。例:Noonebut/exceptIreadthebook.
2023-07-12 22:24:23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说这个阶段100年不变。现在建国才不到60年。
2023-07-12 22:24:223